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宋金手指 > 二九二、国势飘摇雨打萍

二九二、国势飘摇雨打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整个蒙元的国库,靠的就是两笔收入:李全的屯田与李锐主持的商路。若是勤俭些的话,倒也可以过下去,但是宋人却不让蒙元能好生过下去,隔三岔武,宋人的两个河东河北两军区的部队便会骚扰燕云。逼得燕云的农耕放牧全部停止,蒙元将燕云各族数十万人又迁至辽阳、辽东,又不得不增加边境的火炮数量,将国库一点节余尽数花费在与大宋的军备竞赛之中。

这就使得拖雷的口袋里始终空空如也,甚至到了宋国来的走私商人往来一日,他的百官便没有薪俸的地步。李锐已经算是会理财的,但仍然因此被蒙古贵人指责斥骂,李锐曾为此告过两个月的病假,将事情尽数委与他人,结果蒙元贵戚很快发觉,他们接手的是一团乱麻,除了李锐本人,谁都无法整理出头绪来。

“李卿,你那推广汉字宋语之事……能否先缓缓,将那钱……”

“陛下,万万不可!”

听得拖雷要打这笔钱的主意,李锐立刻变了颜色,原先的恭顺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固执:“此例不可开,今日陛下为它事挪用这笔钱钞,明日别的贵戚便也会找上门来。陛下当知这学业汉字宋语之重要,臣已经将其开支压得最低,实在不能再裁减了!”

拖雷看了看李锐,颓然坐入椅中,又叹了口气。

对于这个年轻的汉臣,拖雷是十分满意的,自从投奔过来之后,做事兢兢业业,比其余汉臣都多了份英气,而比蒙人又多了他们没有文雅之风。他学识广博,而且都很实用,又善于理财制造,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实干型人才。但他有件事太过固执,便是推广汉化之上不遗余力,上次他告病,便是因为贵戚动了那用于推广汉化的钱钞。

经过台庄和郑渠的两次大败,蒙古贵戚也意识到,如果不能追上宋人的脚步,那么他们不仅守不住燕云,便是辽阳、辽东之地,也迟早会为汉人所有。而要追上宋人,就必须接受汉化,跟着拖雷的蒙古贵人,象孛鲁等,又都是较为年轻进取的,故此在接受汉化的意见上极为一致,只不过他们终究是缺乏长远眼光与理智思维习惯的游牧强盗,有时事急起来,便会将此事抛到一边,先满足眼前的口舌物欲。

“做什么都没钱……朕这个皇帝,当得也太憋闷了些。南朝的那个皇帝,为何就如此有钱?”拖雷想想又有些不甘心:“南朝的火枪,仿制进度如何了?”

郑渠之败后,有关宋人的新武器传闻便随着溃兵传回了蒙元,最初蒙元称之为“手执火炮”,后来在宋人的报纸上看到,这种武器被称为“火枪”,于是改称火枪,而且立刻开始了仿制过程。只不过当时连火炮的仿制还没有把握,何况是这火枪,直到今年,仿佛制火枪才被拖雷排进日程。

“陛下,此事不易,只有我大元有了工业基础,才可仿造出来,而在此之前,我们先得使用宋人如今通行的度量……”

无论拖雷是否喜欢,李锐给他的答案总是这样让他失望,在半个钟点之后,应付拖雷各种问题而有些疲倦的李锐出了门,他回头望了拖雷的屋子一眼,虽然拖雷称帝,在黄龙府原先金国宫殿的基础上也扩建了宫室,但大体上讲,他是一个英武、勤俭和勤政的皇帝,但是……

“毕竟只是蒙胡的皇帝,见识便仅此而已。”李锐将这个念头深深地藏入心底,唤来自己的马车,命令车夫回府。

因为完全得到信任的缘故,也因为李全又添了两个孩儿,他如今已从李全的府邸中搬了出来,不过两人府邸相隔很近,中间只隔着一条小巷子,所以还和住在一起没有什么两样。他下车时,却看着一群人围在李全府门前,不由得皱了皱眉,打发一个亲卫去探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千户大人,是一个国族喝醉了酒,正在闹事。”

李锐的亲卫当然是汉人,只不过汉人称蒙古人不敢说是蒙胡,只能以“国族”敬呼之,听得是一个蒙人,李锐又皱了皱眉,心中一阵烦躁。

李全是辽阳屯田使、汉军万户,若以称呼来说,算是大官了,但在那些蒙胡眼中,他始终只是一个汉人,低他们一等,故此总有那么一些愣头青不服气。特别是李全管的是屯田定居耕种,他管辖下的一些蒙人不习惯这种生活方式,对他的管理总是横挑眉毛竖挑鼻子的,让他倒有大半精力花费在与他们的纠缠上。

“去看看怎么回事。”虽然不怕李全吃亏,但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叔父有事,他这当侄儿的自然少不得要去了。他才领着人走到李全门前,就听得那群蒙人当中一人又哭又喊的,仿佛被人砍了一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