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鉴宝天书 > 第169章 竹图

第169章 竹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郑、温两人看到他又是摇头,又是点头却一言不发,也不知道这小子在搞什么鬼,只好耐着性子等他往下看。郑竹雅却不知何时凑到了吴迪身边,跟着一块鉴赏画作,从她那微蹙的眉峰来看,显然也是在极力思考。

这一幅应该就是赵孟頫的竹图,全称应该叫《枯木竹石图》。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据记载,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著作。相对来说,画作传世较少,只有《自画像》、《怪石晴竹图》、《竹石》、《枯木竹石图》等寥寥数幅。

眼前这幅作品是绢本,墨笔,纵有100厘米,横有50厘米左右。画面有两株枯木,一块山石,和数丛青竹构成。其中,青竹从石下两个方向长出,形态自然,生机勃勃。作者只用寥寥数笔,青竹那顽强向上,奋力求生的精神就跃然纸上,和石后的枯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轴左方署款“松雪翁”三字。左上角钤“赵子昂氏”、“松雪斋”印二方。

赵孟頫画枯木竹石,在继承文同、苏轼的基础上,将书法的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他主张“书画同源”,即以书入画,其驰名古今画坛的名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对后世画坛影响巨大,此图即体现了这一理论,用书法的“飞白”写出石及枯树干,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透出力度。竹以流畅的笔调,以“个”字或“介”字,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笔墨情趣,体现了文人画家的风雅韵致。

吴迪这幅画看的时间最长,从他始终紧蹙的眉头来看,显然是遇到了不小的难题。反观一旁的郑竹雅,却显得比较轻松,这画都是她家的,从小不知看过多少遍了,刚才蹙眉,是因为一直对那幅作品有疑问,这一刻轻松,想必是早有定论,而且信心满满的缘故。

看完这一幅,吴迪喝了口茶水,顺便看了一下时间,竟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老郑眼巴巴的等他将茶杯放下,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