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4
。”
“哪有你说的这么玄。”丁太太不以为然的说道:“农业合作社,其它地方早就有了,算什么新路子。”
“你没有留心听。”丁书记今天难得有兴致跟老婆讨论这件事:“农业合作社,自然算不上新东西,我说的新,是指他们订单式合作方法,这既保证了农户得利,也保证了合作社赢利。”
“是吗?”丁太太是虞城中学的副校长,见识肯定是有的。
“现在很多地方,也搞合作社,但是形式主义的居多,真正能长时间生存下去的很少,说到底,就是做不到双赢。”丁书记习惯性地伸出食指朝前点了点。“如果一家合作社靠政府投钱,或者靠企业家、慈善人士帮助,肯定无法长久。”
“是啊,现在很多合作社,都是政绩工程。”丁太太也明白丈夫的意思。
一届官员上任,为了出成绩,搞合作社,让老百姓得实惠。但是合作社单靠上面拨款,或者靠官员的私人关系,让企业家来做。
这样的结果,或许短时间里,老百姓能得到好处,但是官员一调走,企业家自然不愿意再花这个冤枉钱,去填那个无底洞,合作社自然也就明存实亡了。
“所以我才说他们不简单。”丁书记笑道。“希望他们走出的这条路子,给其它乡村带来启发,大家一起致富。”
※※※
二舅凭借这个新闻,入了全市各个阶层的眼,夏久胜家的生活却没有因此发生变化。
他现在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个自然是良种培育基地。
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后,就会大量向他购买秧苗了,他得提前做好准备。
合作社确定订单时,跟他通过气。他自然知道每种瓜果蔬菜的订单量,他只要照这个数量,准备秧苗就行。
这一次的秧苗可能要供给全村,甚至附近几个村子都会来购买,所以数量不是以前可以比的,温悦初步规划了二十多亩地,做为秧苗的育种基地。
为了运输方便,自然不可能像以前,让农户一株一株来拔,温悦像其它良种基地一样,买了大量育苗盘,将种子直接撒在铺了营养土的育苗盘上,等长到一定大小,让农户买了育苗盘直接带走。
用这种方式大量育苗,效率确实提高了。
夏久胜和温悦陪在实验室,看聂红军介绍来的农技师,将实验各项数据整理好后,交给自己,觉得技术成熟了,再交给招来的员工去操作。
另一件事,自然是建农家乐餐厅。
农家乐餐厅建在水库边,离四合院也不远,走路过去用不了两分钟。
餐厅的房子,主要以木头为原料,配以青砖,看起来古色古香。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除了厨房,用餐的地方全部是半露天式的,里面种满各种花木,每张餐桌,都被绿树环绕,仿佛在大自然里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