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空城月”
连月城是个很大的城池,若是慢慢的走过去,其实是要花去一些时间的,唯有的好处就是连月城的街道很正,中间主道从北门直通南门,瞎子都不会走错。而当时孟百川率领的军队也是从这个顺序入城,也是从这个顺序出的城。不同的是,孟百川率军入了城,之后,南出,就没有了将军。
连月城的城池朝向颇为有意思,其实以连月城的规格,应该有四道城门,东西南北,但是连月城却只有南北两道城门。顾悦行听说过一个说法,宋国武将有一种惯例,兵士不走弯路,直来直去。据说这是武将在战场上养成的习惯:为了保证战场厮杀的时候战马勇往直前,在每次交战的时候为首冲锋者都会把座下战马的眼睛蒙住,战马看不到眼前乱刀景象,只一味随着号令往前冲,骁勇战士,冲破对方人墙之后,手上的刀刃都起了卷。
而之后,兵士不走弯的规矩也就留下了。同时,还有一个规矩,进城的将士,不走东门,因为如果东门,势必要从西门出。西的方位,不吉利,令人想到西天。
所以,除非屠城,否则不会有将军带领兵士从东门入城。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连月城居然一开始就没有建东西门。可是有什么用呢,即便是不让将士走西门,城里的百姓还是上了西天。
艾子书中只写了孟百川的罪行,其实并没有写到原因。艾子书惩罪有的时候也不需要原因,因为这世间本就有太多无法让人想通的事情,也有太多披着人皮的恶魔,shā • rén不需要理由,同样,惩罪也不需要因果。非要找到因果,人命是因,伏法是果。
这是江湖上的规矩,也是作为武林一员的顾悦行坚持的道理。
而络央并非是江湖中人,她似乎,想要带着孟百川去寻找真正的因果。
朝廷为什么要下令屠城呢?这个命令,到底是以什么样子的顺序到达孟百川的手里呢?为上者并不可能亲眼来到连月城见证什么,他们只能通过层层上报的信息来做出判断,所以,倒是是什么顺序?是为上者通过层层传递的消息做出了屠城的判断?还是屠城的请令一层层传递到为上者的面前,被盖上了同意的印章?
孟百川这个人,到底在这件事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他是个只听命令的傀儡,还是一开始上报的始作俑者呢?这个疑问在顾悦行接到艾子书之后他从未想过,在一天一天的等待孟百川咽气的时候他也没想过。
而在眼下,他带着络央从南门往北走的路上,心口忽然堵得慌,好像刚刚中毒的不是孟百川而是自己一样,那口气横冲直闯闷地他要透不过气来。
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顾悦行依然秉承着君子风度,提醒络央一声:“洛姑娘,收紧些,要起风了。”
他示意了一番络央的帷帽。
话音刚刚落地,眼前清晰景象立刻漫上了一层尘,确实是尘,连月城每日到了正午时分就会起风,城中不常落雨,又多细小尘土,每次起风都会将连月城笼罩在扬尘中。时间也不长,大概一刻钟左右,但也足够消除路上左右的痕迹。
顾悦行也是因为如此,才奇怪那几具尸体的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