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大和斋之怒
——广兴是高佳氏,乃是慧贤皇贵妃的堂侄,其父高晋曾为大学士。
出身于这样家世的广兴,也是个有才学又有胆识的,在当年皇上要惩治和珅之时,朝中大臣多忌惮和珅权势,讷讷不敢言,那时候儿就是这位广兴站出来,首先弹劾了和珅,从而立下首告和珅的大功去。
且广兴虽不是从刑讼出身的,却对刑讼之事极为有天分,他不仅首告和珅,且能将大清律例信手拈来,将和珅大罪逐一对照,有理有据,十分了得。
故此当年别说皇上,就连廿廿对他都极为赞赏。
以和珅一案为警醒,皇上最最痛心的便是在先帝爷缔造的多年盛世之中,大臣们渐渐养成了怠惰、贪墨的风气去。这便如康熙爷多年的盛世之后,雍正爷登基之后大刀阔斧改革弊政一样,皇上在亲政之后,也下大力气整顿吏治,想要重整朝廷风气。故此,和珅、福长安等人,不过是皇上杀鸡儆猴之举。
只是终究天高皇帝远,各地督抚官员早已形成了派系、网络,自有官官相护、上下隐瞒的。皇上为此,绞尽脑汁,费尽心血。
皇上先是广开言路,令大臣们直陈朝中利害;并将从前只有天子近臣才有的密折专奏的资格,也放给了各地道员去,若各地督抚官员之中有怠惰、贪墨的,就连道员都可直接密折专奏,送达皇上面前。
只是天下这样大,单凭这样的法子尚且不能完全让皇上了解各地官员的情形。
皇上便越发重视起“京控”的案件来。
所谓“京控”,可理解为俗称的告御状。便是各地百姓若觉着地方官员将案件久拖不结,或者内里有冤情之处,可以进京来向都察院、步军统领衙门等处递诉状。
因这样的京控案件,可以十分直接体现各地百姓生活疾苦,也更能侧面透露出地方官员行政之风,是否有怠惰、包庇等事来,故此皇上极为重视“京控”案件,不但多次下旨,命都察院、步军统领衙门等有司,不准拖延,逢案必查。
同时,皇上更是会针对京控案件中的大案、重案,或者涉及到地方大员的要紧案件,亲自派出得力大臣侦办。
这样要紧的案件,皇上都不打回地方重审,便是为了避免百姓受地方官员挟私报复,故此皇上不惜派出钦差大臣,亲自赶赴当地,重新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