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翰林授课
考入翰林院的进士,日常出入宫廷,在皇帝眼皮底下办公,虽有风险,却也伴随着巨大的利益,乃是各级官吏求之不得的美差。
国子监授课以四书五经为主,算术律法为辅,佐以君子六艺,翰林学士可任选一科教授,但却敷衍不得——
国子监生本就是十年寒窗考进来的,与进士一步之遥。多年浸淫四书五经,总有些自己的见解。
翰林学士却已通过科举,将四书五经抛之脑后了,授课途中若是被国子监生问住了,那可真是丢脸丢到家了!
是以,往日只有翰林编撰前来授课,此次来的若真是侍读学士,倒是少见。
“兄台可知,是哪位学士?”
“这个嘛,待会不就知道了。”
“林兄说一半留一半,好生吊人胃口。”
……
不管其他人如何问,那位姓林的学子却再不说话了。
一炷香后,大堂中渐渐坐满了学子,黄钟三响,上课时间到了。
众人皆屏气凝神,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翰林讲师。
片刻之后,一位面容方正,不怒自威的中年文士走了进来。
“本官乃是翰林学士严徵,今日讲授《孟子·卷三》,望诸学子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若有疑问,稍后统一解答。”
这位讲师没有闲话,立即开讲——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严徵虽为翰林学士,却性情古板,只认死理,不知变通,在翰林院人缘极差。最近,众编撰被指派了新任务,这个费力不讨好的讲学便被人推给了严徵。
三日前严徵才接到指派,短短三天时间,要在公务之余准备讲习,时间很紧。严徵却胸有成竹,并不忧心,他正在为太子讲解《孟子》,正好讲到卷三,便将其作为自己的授课内容。
一个时辰后,严学士离开国子监,大堂中的学子犹自沉浸在课堂之中,细细思量严学士的讲解。
翰林学士不喜到国子监授课,担心马失前蹄,被问倒。国子监的学子自然是反其道而行之,若自己的问题能问倒讲师,怕是一时三刻大名就将传扬出去,得个少年英才的美名。
不少学子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严学士不假思索,一一讲解,可见早已将《孟子》烂熟于心,众人齐齐提问,严学士依然游刃有余,令人钦佩!
大课之后,学子们心思尚且收不回来,故而,今日下午乃是休沐,由着学子自行安排。
于舒文担心陆蔓的伤势,急着回家,陆瑾昱在下院还有些事,便留在国子监。
于舒文离开国子监不久,便有学子组织同窗好友在四海楼举办文会,期间偶遇二皇子,一众年轻人相谈甚欢……
一路上,于舒文不断催促于庆,马车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陆府。
待看到陆蔓端坐在窗前读书,于舒文长舒了一口气,带着笑意走进房间,“阿蔓,你的脚怎么样,还疼吗?”
“夫君,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陆蔓下意识的站起来迎接,脚踝吃力,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嘶!”
于舒文急忙上前,扶着陆蔓坐下,“快坐下,有什么事就跟为夫说。”
陆蔓笑道:“夫君此刻不是应当在国子监读书吗?”
于舒文解释道:“今日翰林学士讲大课,下午休沐,我不放心娘子,便直接回来了。”
陆蔓安抚道:“夫君不用担心我,脚踝扭伤又不是什么大事,昨日吕大夫也说了,没有伤到胫骨,修养几日便好,夫君只管安心读书,不必牵挂我。”
于舒文坐到陆蔓的对面,拿起几案上的书递给陆蔓,扫了一眼,原来是账本。
“娘子这是在盘账?”
陆蔓接过账册,点点头道:“是啊,我的嫁妆里有几个店铺和庄子,就在京城,前两年我在潞安,这些账本都是娘亲在管着,如今我们回来了,自然要接过来。”
于舒文赞叹道:“我以为娘子如今正是心烦意乱之时,居然还能有闲心清点账目。”
陆蔓微微一笑,“虽然比不得夫君精通算理,但这管家理事乃是自幼学习的,不算什么。夫君若闲来无事可以帮我一起看看,这是上个月的账册。”
于舒文将自己仅存的银钱都交给了陆蔓,陆蔓也不与对方见外。
于舒文拿过一本账册,翻开,“也好,我帮娘子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