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年:童子试前
这两样和棉布,丝绸一样,刘信还不打算在大明公开。
远离海岸,江面的地方开辟出了新的耕地,未来这些耕地将种植,粮食,棉花,桑树等,当然还有猪鸡鸭等家畜养殖场。
而靠近江面和海岸的地方则是码头,房舍,商铺,仓库。
这里不仅会是四家进货之地。
其他代理商家,商户也会来此进货。
这将是刘家面向内地的商品贸易基地。
当然在刘信的计划中。
这里不仅会是各地进货渠道。
那些家族,商家,商户肯定也会带来商品与刘家交换,贸易。
如此,此地便成为了又一个大的商品中转基地。
所以刘信对于长江口的佃户田地开发,建设,可谓倾注了心力。
对于这些,刘建也是清楚。
自然对刘信此举非常支持。
只不过刘建从内心来说,实在不想参加大明的科举。
刘建的志向也不在此。
这刘信也知道。
不过刘家未来毕竟还会在大明内生存。
有一个功名,官身,对刘家也是有利的。
“父亲也不要太过操劳,待孩儿科举之后,必会为父亲分忧”
刘建向刘信拜道。
“我知道,你不想参加科考,只不过你也知道我刘家这般境况,何况大明强大,我刘家还得靠此过活,有一个功名,不仅对你,对我们刘家也是有利的”
刘信看了看刘建,叹息一声后,说道。
“父亲不必担心,个中原由,孩儿自然知晓”
刘建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