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咄咄
薛明义简直要被这些见风使舵的东西蠢哭了,指着他们怒道:“你们真是……胡言乱语!”
“他们若真约好了出去见面,寻个理由直接出去偷偷见上一见不就是了?何必服什么药?就不怕被人发现,以为那药是用来毒害陛下的吗?”
“还有,若是霍世子想威胁徐大人,去哪里威胁不好?在哪天威胁不好?偏要赶在祭天大典,在明华楼上威胁他?是生怕事情不会闹大,不能让陛下知道他横插一脚,打乱了对吴天水案的安排吗?”
“何况明华楼乃皇家圣地,别说久居边关的霍世子了,便是徐大人,没有陛下应允,也不能随便登楼。若非对明华楼极其熟悉,又手握重权之人,谁能避开重重护卫,将那孩子带进来,还不声不响地安置在钟楼上?谁又能调走原本守在钟楼上的侍卫,让徐大人前往的时候那里刚好无人?”
“这么明显的密谋陷害,你们不去调查幕后之人,却在这里揪着徐大人不放,到底是何居心!”
史鉴对此番说辞很是不屑,嗤了一声,反驳道:“薛大人说的这些,都只是你自己的猜测而已!现在事实就是,那孩子坠楼的时候,在场的只有霍世子和徐大人,以及他身边的两个下人。”
“不管钟楼上的侍卫当时为何不在场,凶手都必然是他们其中之一。你放着明摆着的凶手不查,却硬说是有人在幕后陷害。那我倒是要问了,那幕后之人能故意引开侍卫,故意将他们凑到一处,难不成还能故意抓着他们的手,把那孩子推下去吗?”
“我再提醒你一遍,当时在场的,只有他们四人!”
双方争执不下,各说各有理,谁都无法说服谁,谁都无法拿出实打实的证据给对方定罪。
正如他们所说那般,单从表面来看,凶手必然是这几人中的一个。但这其中的漏洞又着实太多,无论哪种都无法自圆其说。
站在百官最前方的吴文钧默默听着,始终一言不发,即便薛明义狠狠地瞪了他几眼,就差指名道姓的说是他在背后捣鬼了,他脸上神情也没有丝毫变化,好像他们在议论的事跟自己无关。
直到双方争的嗓子都哑了,有人开口问了一句:“吴丞相怎么想?”
他这才不紧不慢地抬起头,对龙椅上的赵志道:“说实话,臣……并不关心凶手是谁。”
殿中一时鸦雀无声,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此时可是打压徐陌青一派最好的机会,他打算就这么放过吗?
众人正不解,就听他继续道:“不管真凶是谁,也不管是因为什么,祭天大典上出现命案已是事实。”
“祭天大典事关我大周国运,自开国以来,从未出现过此等不祥之事。臣思及此,倍感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