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五十三章
苏遥聊完电话,走回空地时,马老师又捧起了一块红薯,像是被烫到,嘴里呼呼哈着气。午间暴雨席卷,他们由以往的席地而坐改为凑合在小折叠椅上。白铖良见女孩把手机揣进裤兜里,递给她一个稍大点的红薯。
马老师余光觑到,开玩笑地说:“诶?怎么她的大那么多?”又观察她满面红光,脸带羞意,无意八卦道,“刚男朋友打的电话?”
此话一出,苏遥和白铖良同时轻咳了两声,老人没说话,女孩眨了眨眼璀然一笑,点头回道,“嗯,是和喜欢的人讲话。”
“唉哟,现在的年轻人不得了,没藏着掖着,真实真实!”马老师开怀大笑几声,他只比苏遥长上十二岁,与白沐语年纪相仿,是个豪爽性子的人。十三年前大学毕业就跟着白铖良学习,千盼万盼才把恩师从国外盼回来。
白铖良把烤熟的红薯分发给身后几位正讨论着白天出土文物细节的学员,让他们自发交流感悟,以及为什么当初选择从事文物研究或者野外考古这样既枯燥又艰苦的工作。
有人说得冠冕堂皇,为了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有人说得很现实,冷门专业,进入博物院编制,混口饭吃罢了;还有人说是从小看穿越剧的理想。
柴堆燃烧,偶有噼噼啪啪的声响,年轻学员侃侃而谈,苏遥安静地待在角落,一言未发。对于她来说,当老师是理想,读古籍是爱好。而文物研究,起初是偶有涉猎,知道的并不多,可整日接触下来,对此产生全新的了解。她喜欢上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事铆足劲往一处使的氛围,喜欢上大伙对尘封文物的好奇与期待,喜欢上文物出土时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还喜欢早晨的馒头,更喜欢这样围坐一起的交流与总结。
简汐曾经告诉她,大学老师是孤独的,上课能与你互动的学生太少,有时候一学期过去,班上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全。甚至近几年,认为“课题科研重于教学”的观念愈演愈烈。她不喜欢,只想安安静静教书,想看到学生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应该怎样选择?还是说,做好两全的准备?考博不比其他考试,需要花费大量的脑力、体力乃至坚持下去的毅力。而博物院编制考试的大纲内容和考博内容大相径庭,她怕顾此失彼,到时候西瓜芝麻一起丢,追悔莫及。
还得再深思熟虑······
26号和27号连续阵雨,M88墓穴现场收尾工作甚是艰难。学员和工作人员集中在搭建的棚里处理一系列善后,有条不紊,苏遥再一次体会到团队力量的强大。
28号下午,大部队乘坐巴车返城,白铖良亦随行。苏遥则让司机中途把她放在蒙征客运站,她打算回家一天。
正值礼拜天,苏建国休息,亲自陪简芳去市场给宝贝女儿挑了两斤又肥又大的龙虾。苏遥最爱吃简芳做的油焖大虾,她刚进门,就被饭桌上还未下锅仍生龙活虎的龙虾吸引。
“怎么样?疼你吧。”躺椅上坐着的苏建国放下手里拿着的医学报刊朗声道,“四个月不见,来,让我看看囡囡长漂亮了吗?”
“爸!”苏遥佯装生气瞪了苏建国一眼,在他手臂上蹭了蹭,对家的思念彻底释放出来。
厨房里忙碌的简芳听见女儿的声音,匆忙地把围腰挂在墙上,夺门而出,刚走近客厅,瞅着苏遥叹道:“唉,怎么又长胖了?以后还怎么嫁人?现在的男生不喜欢胖子。”
“我不嫁。”苏遥吃下一颗葡萄,脱口而出。
“胡说什么,别学你简汐姐,以前还会答应去相亲,现在破罐子破摔,连相亲都推了。”简芳担心自己唯一的侄女人生大事,但皇帝不急太监急有什么用,任凭她怎么说,就是不听。
“就学。”苏遥不想再听老妈唠叨,站起身子,躲进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别闹了,老简,囡囡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前阵子的相亲她不是也听话去了?”还是得由苏建国打圆场。
都说母女没有隔夜仇,苏遥回屋与白沐语聊上一会儿,睡了一个小时,吃饭时早已把先前的不愉快抛到九霄云外。一桌子都是她爱吃的菜,敞开了肚子,不顾及什么胖和瘦。姐姐说的,168cm,体重115斤,一点也不胖。唉?等等,那为什么姐姐叫自己“苏小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