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伴吾蹉跎(三)
因为他们也都得了一张椅子坐着。
在武人的地位每况愈下的时候,孙传庭发现,他坐着的椅子,和另外两人的没什么不同。
这说明,新皇对于武人并不存在打压的可能。
“都来看看我新编的朝廷大概职务,大方向上我已经解决了,具体要怎么做,什么地方需要多少人手,你们自己商量着办,但有一点,管理一定要到位,我不介意给臣子多发俸禄,可也不介意吧贪污受贿的抄家,收回国有。”
崇祯把案桌上一叠卷宗递了过去。
此时旁边没有太监,也没有宫女。
对于崇祯这种简单的举动,三位刚刚被招来的大臣,再也没有办法保持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
这种皇恩,这种荣耀,足以他们出去吹牛一辈子。
每个人的心里忽然都有了一种觉悟,那就是被关在大狱中的那些人,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好了。
黄爌小心翼翼的接过,只见满纸上面涂涂改改,很不工整,每一段话后面不像之前是空上一个字的空格,而是打上了一种没有见过的符号。
看着别扭,一位读书不怎么样的人,只要识字,就能读的通顺。
只因有了这些符号,读书人的特权就少了一样,对于文字的解释权也就没了意义。
在接着就是行文。
全是大白话,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也能听的懂上面写的什么,而且还用更大篇幅的方式,只针对一个点,不会让整行文字出现歧义。
表达准确是这种写法的特点,可啰嗦也是一大特色。
对有那些学子们来说就很不公平了,锦绣文章用不上,文字的解释权也不再手中,只有纯粹道极点的表达权。
韩爌可以预见,读书人的地位会在这种行文方面再次降低。
忽然也就明白了为何京城中的所有大臣和学子们,都在反对那个莫名巧妙的“火枪大学士”头衔。
十年寒窗,或许将要成为过去。
韩爌蹙着眉头,再次看向内容。
其中每一条细节,都是一个职位的权利划分,精细却又不重叠,只要整个朝廷按照这套方案运行下去,做官似乎也就不需要多少聪明才智了。
直到看完最后一页,看着“京城试行”四个字的时候,心里就轻松不少。
历史上所有的变法,最后触动的利益大了,都会把良政,办成恶政,只是小范围的试行,哪怕错了,也能够立刻改正。
一叠纸上不但有关于文官的,还有关于武官的。
两种并行不勃的行政方式,虽然不同却能够很好的达成一种平衡。
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了解过成真的过去,既没有看到亮眼的学识,也没有什么让人难忘的做事方式,现在却忽然表现出了带国家制度的深刻认识。
不得不叹一句,世上果真有生而知之的人,只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发挥出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