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3
“的确,现在的武侠作品只能在猎奇、武术设定及文字风格上下功夫了。”
“就像是最近比较火爆的武侠作品一样,就是把捕头这种侦探型职业与武侠结合起来,显然,青衫仗剑是意识到了武侠存在的桎梏了。”
……
关于龙国武侠正在没落的话题由来已久。
不过,之前这种话题的讨论一直是零零散散的进行着,直到这次天都讨论会,才终于把全国的注意力都拉到这件事上面。
随着事件的发酵,就连一些专家级人物都站了出来。
比如龙国著名评论家孙鑫就对此进行了详尽分析:“武侠的巅峰,很多人认为是射雕三部曲,那我就来评价一下三部曲。”
“先说。”
“作为三部曲承前几乎的作品,剧情较为散乱,几乎纯靠着李莫愁、金轮法王等反派推动剧情,这些人物来的有些没头没脑,虽然洛阳的笔力让突兀感尽量减少,但在情节,技巧,语言风格和整体格局方面,却有些苍白扁平,带着斧凿痕迹。”
孙鑫先是否掉了。
这部作品,被很多人认为是写情的极致,杨过小龙女这对cp,也被世人铭记,但其剧情的发展问题,的确存在着一点问题。
“再说说吧。”
“这是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的优缺点比较起就更明显了,这点从网上的争议就看得出来,张无忌学功夫的片段过于简单,掉下山崖的方式有些不合逻辑,没有拜师求学的一种情节,似乎张无忌忙了半天只办了几件事,而且性格也为很多人不喜。”
孙鑫对的评价,和网上大多数人的看法相同。
这时候,结论已经得了出来:“所以,洛阳的巅峰是。这部作品,将改变历史小说在武侠小说中的应用整体扩大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格局,整体的形象描述相比之前两座要来的丰满,同时情节推动的手段也开始成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概念,更是堪称武侠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洛阳能创作出一部超越的作品?”
“我个人觉得,不是不能,毕竟他的惊才绝艳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不认为他下部武侠作品就能做到这点,这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磨砺,洗尽铅华后,才能达到的圆融如意。”
很快,便有其他评论家表示同意孙鑫的说法: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龙国武侠的匠气已经越来越重了,情节刻意的刺激和热血,武功招式的繁杂花哨,一男多女的俗套设定,都初心不在,甚至有些武侠名家的作品,刚动笔的时候,就已经刻意为影视做准备了,这些,都为龙国的武侠没落,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嘛。”
越来越多的专家、评论家加入了讨论。
伴随而来的,是对龙国武侠进行着广泛讨论的网友们,于是问题又回到了最初,洛阳在讨论会上笔挑全国,很多本来就不喜欢洛阳的人更是趁机冷嘲热讽——
“果然还是过了吧。”
“写出更巅峰的武侠作品,这可能吗?”
“我是不相信的,和尹伯乐说的一样,洛阳太膨胀了,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实在是等几部作品都太经典了,另外以及,更是堵死了奇道武侠的巅峰门槛。”
……
第二天。
洛阳来到公司。
项韬第一时间出现在办公室,声音有些恼怒道:“应该是尹伯乐故意把热度炒作起来的,往年的业内讨论会,可不会有清晰视频在网上流传,更不会引起这么大反响……”
洛阳笑道:“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吗?”
项韬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但当他真的使出这些手段还是觉得愤怒,武侠再怎么发展,也该有个极限,想要突破这个极限,谈何容易?”
“话是我说的,自然想到了后果。”
“可是,老板,难道你真的想……还是先稳一下吧,反正老板也没说什么时候发布武侠新书,再拖个一年半载,热度也就过去了。”
“你之前不是还催着我写武侠新书吗?”
洛阳有些啼笑皆非,平时催自己写武侠新书催的最急的就是项韬这个水木编辑部部长了,现在情况却又反过来了。
“此一时,彼一时啊!”
“放心吧,我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洛阳看着电脑桌面上一个叫做的文档,笑眯眯的说道。
958天龙八部
项韬忽然想起来了:“那部跟佛有关的武侠?”
此前洛阳曾和他说过,佛教分诸天、龙及鬼神为八部,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曰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没错,就是。”
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洛阳的神情格外认真。
前世关于金庸哪部小说最经典的争论,从未停止,一些金庸的粉丝更是每每为此而吵闹不休,而其中被读者们提及最多的,分别是三部小说:、以及!
一部是寓意政治斗争的自由之作。
一部是思想升华下的反武侠之作。
一部则是以佛为基,悲天悯人的宏伟巨著。
是的,即便“射雕三部曲”这样的超级经典,也只能说是奠定了金庸武林盟主的地位,金庸靠射雕三部曲,可以傲视武侠领域,却无法依靠三部曲进入纯文学的殿堂,让金庸真正被称之为大师的,正是、与。
此处先排除掉。
前文说过,不是不好,只是因为在洛阳看来,已经不属于武侠的范畴了,正如倪匡评价的那样,是金庸最好的小说,而则是金庸最好的武侠小说,这说法与洛阳思想不谋而合,里的某些东西是深刻,但已不是武侠,甚至是在反武侠。
剩下就是与孰优孰劣的比较了。
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洛阳也不敢轻下定论,他之所以想要先写,只是按照前世金庸的创作顺序而已。
那么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洛阳看来,这是一部充分显示金庸博大精深之学问的一部武侠小说,在之前,金庸喜欢用传统的儒学来回述和解说武学,这点从陈家洛、袁承志到郭靖、张无忌,都有主动或被动的报国之心就可以看出来,金庸是用这些主角来表达自己人生观的。
至问世,金庸才以佛教的“大悲大悯”来破孽化痴!
在这部作品里,他开始用佛教的“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来开导读者,这就增加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与哲学内涵——
这本书,有三个主角。
段誉、乔峰、虚竹,一公子,一英雄,一和尚。
三人身份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但各占了一台戏,既前后交错,又相互映衬,既层次鲜明,又一气呵成,这种结构与人物刻画手法,开创了武侠小说写人叙事的新路子,同时也展现出了金庸恐怖的掌控力,这是武侠史上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