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文娱教父 > 分节阅读 344

分节阅读 344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以上内容,是第一部第一章,章节名。

洛阳一边敲击着键盘,一边回忆着第一章的内容,嘴角忍不住勾了起来。

记得自己前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新鲜,特别的新鲜,和一般说教性的文字不同,这部历史作品采用了另辟蹊径的创作方式,语言幽默风趣之间,有股子十分轻松的感觉,想必身为读者,看到作者为朱元璋填写的这份资料时,都会情不自禁的会心一笑吧,而且这本书能火,文字之间带给读者的独特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

道理很简单。

同样的笑话,有的人讲非常好笑。

但有的人讲,不但不好笑,反而蜜汁尴尬。

当年明月无疑是前者,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所以这本书开头就用极为幽默的方式留下了大多数的读者,并且他维持了这份轻松,也维系了读者的热情,最终成功的把故事兜售了出去。

这本篇幅巨大,每一部字数不一。

另外这本书的第一部,具体字数洛阳并没有算过,但却知道章节一共有三十一章,从第一章开始,到这一章结束。

字数不多,却也不轻松。

所以他必须要抓紧时间写才行。

至于与,只能暂时的放到一边了。

不过倒也无妨,新一卷,他已经写好了其中四篇故事,并且交给了远在日本的6玉儿翻译,足够应付和国内的连载了。

至于就更不用着急了。

毕竟电视剧还没正式播出。

只有这部电视剧正式播出的时候,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带动读者的热情,所以这本书先放着慢慢写照样没问题,洛阳对的销量,可是抱有了极大的期望啊。

打定了注意,洛阳更加专心的写了。

他沉寂了好久的抽风手再度爆了,虽然说这种高效率的码字会让洛阳的手指有些酸涩,但不得不说有这么一个技能还是蛮关键的,尤其是水木文化最需要一个历史类作家站出来的时候!

————————————————

时间哗啦啦的流逝,八月的脚步越近了。

网络上,刘新洲批评洛阳缺乏历史常识的新闻已经逐渐失去了热度。

大家现在全部的关注点,都放到了洛阳和刘新洲的八月新书上面,两个人争锋相对的同时选择号布新书,而且题材都是历史,就连选择的朝代都一模一样,意味着什么早已不言而喻!

“洛大新书,真的要挑战历史分类吗……”

“洛大有这功夫写武侠多好啊,何必理会那种人的挑衅呢。”

“刘新洲的已经出了两部了,有前两部打底,洛大贸然宣战难免吃亏吧?”

“虽然二人都没有明说,但显然,这场关于历史常识的fēng • bō,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两个作家的销量战争,而且四方都在关注,目前看来还是刘新洲占据上风啊,历史可是他的主场!”

“呵呵,我倒觉得不好说啊……”

“当年洛阳写科幻的时候,很多人也表过类似的言论,他们认为一个写武侠的人,怎么可能写得好科幻这个题材呢,毕竟二者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结果呢?”

“结果洛阳的科幻,已经代表了龙国目前的最高水平!”

“但是历史这东西,需要很多的时间去钻研才行啊,科幻和武侠起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端的依赖想象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脑洞,但历史,脑洞根本没啥用武之地吧?”

普通的读者自然是议论纷纷。

而除了读者之外,国内各大出版社也在观战。

读者看到的,是洛阳和刘新洲的历史大战,有些赌气成分。

但业内看到的,却是一场涉及到国内两大新锐出版社的市场之战!

洛阳背后代表的是水木文化,而刘新洲背后代表的则是游龙文化,这二家出版社的仇怨越结越深,已然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而现在两人都选择号书,就是对市场的争锋。

“洛阳至今以来好像没输过吧?”

“这一战,还真不好说,刘新洲也不是吃素的。”

“总之这应该算是水木文化和游龙文化第二次真刀真枪的碰撞了吧?”

“恩,这两家如果和平共处,那展肯定要更快一些,但两方都太有脾气了,水木文化有人若犯我,虽远必诛的个性,游龙文化有横行霸道,唯我独尊的性格,二者真是火星撞地球。”

“问题绕回来了,大家说谁会赢呢?”

业内的讨论,比普通读者眼光放的更加长远,但谁胜谁负依然没有人讲的清楚。

7月28号,洛阳在办公室伸了个懒腰,第一部正式进入收尾阶段,与此同时,游龙文化也开启了对第三部的大手笔宣传——

刘新洲又上电视了。

这次上的依旧是收视不错的星空卫视。

8

723抱团的历史作家

访谈类节目。

这是星空卫视收视不错的一个节目。

因为上期刘新洲在这个节目上批评洛阳不懂历史常识,导致这个节目最近的收视率上扬了几个百分点。

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最多只能上一次,但是刘新洲打破了这个惯例,他不但第二次上了这个节目,而且这次还邀请了一位业内的好友,历史作家谭晔一起当嘉宾。

主持人依旧是上次那一个。

节目中,谭晔侃侃而谈道:“老刘写历史已经第八个年头了,从一个出版都困难的年轻小伙,到现在年富力强的中年男人,走的每一步都很踏实,这一点不仅仅我,整个研究历史小说体系的,应该都知道,我和老刘认识几年,一直在看着老刘进步,别的领域不敢说,至少历史小说这一亩三分地上,能强过老刘的,不超过三人。”

节目中,谭晔以刘新洲好友的身份,对其大加赞扬。

言语间虽未提到和刘新洲产生碰撞的洛阳,但言语间却不乏针对的意思。

他数次提及“资历”、“阅历”、“研究”等词汇,试图让所有观众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对历史没有研究的人,没有太多历史常识的人,是无法达到刘新洲这个地位的,而他说的这些点,恰恰是刘新洲此前针对那部批评的点,让人不得不感慨这位叫做谭晔的历史作家和刘新洲的心有灵犀。

至于刘新洲呢?

他在节目大部分时间都沉默不语。

镜头给到他的时候,只见他一脸谦逊的笑着,仿佛谭晔夸他受之有愧一般。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节目倒也并没有什么值得一书的地方,可是在节目进行到了中途的时候,支持人忽然问了一个问题,让节目的立场瞬间鲜明起来:“既然今天两位老师都在这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