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六章:惊蛰三候,春雷乍鸣(二)
可以想见,此人竟不早早劝说,反而一直在等待,心思计谋有多么的深了。
此番领军前来的,便是这位老将王翦,一路上所过之处,如同秋风卷落叶,直下井陉,又有另一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的秦军,围攻邯郸。
赵王盍也顾不得许多,将远在边塞的李牧、调遣回来,以及司马尚共同抵御秦国。因为在赵王盍看来,若是没有了邯郸城,赵国也就没了,边塞抵御蛮貊,于他赵盍再无甚意义。
李牧也不负赵王盍所望,与秦军交战,不落下风,后在宜安,两军交战,秦军落了下风,转而败走。
不知是第几次,王翦在夜色下的幕府中拢了拢眉心,听着杨端和说道:“本以为如今的赵国已民是贫弱不堪,未曾想竟是如此的难啃。”
王翦闻言眉头又是一皱,他道:“赵国能在与我秦国交战,数次占尽上风,这便足可说明赵军士的勇悍,若是轻忽了对方,败下来的必是我秦军。”
虽是在分析局势,可是王翦的话,却是十分的有信服力,如同那位上将军冷小帅一般,这位老将亦是秦军的无败绩之将。
杨端和跟着忧心起来,他问道:“王老将军既然如此,我们当如何应对赵国?”
王翦的手指在案上的地舆图摩挲,上头描绘的是赵地的大致地形,他道:“秦国今攻而不下赵国,除去赵国本身的勇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哦?王老将军莫非心中已经有了对策?”杨端和倏然瞪圆了眼,极为期待的样子。
“此番退我秦军者,乃是那李牧、司马尚二人,司马尚也就罢了。李牧此人,你可曾听过一则流言。”王翦反问道。
杨端和满脑子搜寻关于李牧的事迹,半晌后,他猛的一拍脑子,道:“王老将军说的可是那则‘李牧死,赵国亡’的流言。”
“正是。凡事利弊两面,李牧享如此盛名,得遇名主还罢,可如今的赵王盍”其后未尽之语,尽付于摇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