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世有弦月 > 第一百三九章:水利经年,蜀地粮仓

第一百三九章:水利经年,蜀地粮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玄应离考虑到,分水鱼嘴虽然对汶水能起到,分流以及灌溉的作用,但因此东边平坦处的地势高于汶水主流,汶江之水难以汇宝瓶口。

便在此宝瓶口上游增添另一处水事,便是其二。

其二:玄应离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汶水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规划其形似鱼嘴,便称叫汶水鱼嘴,也称分水鱼鱼嘴。

顾名思义,分水鱼嘴,便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将汶水一分为二,使汶江水能够顺利东流,有且保持着一定的水流之量,进而充分发挥宝瓶口,分流二江及其灌溉良田的功用,便又在汶江水中修筑一道分水堰,形似“鱼嘴”,迫使大量汶江之水,乖觉的流入宝瓶口。

分水鱼嘴将汶江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的水流称之为外江,它沿汶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的水流称之为内江,它流经宝瓶口。

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天气干旱之时,水源枯竭,水势偏低,则六成的江水便汇入东边的内江之中,则可保证地势平坦之处的蜀民一应生活吃用之水。

而洪水泛滥之时,水势宏大,水面升高,绝大部分的汶江之水,便从西边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此水利大成,江水内外的水流便自主分流,此处的构思便是后世所谓的“四六分水”。

其三:玄应离为了更进一步的控制住宝瓶口汇入的水量,使其更为妥善的分流洪水及其降低洪灾的祸害,防止汶江之水浇灌良田之时的水流,时而大来时而小,情况飘忽不定。

玄应离便在分水鱼嘴堤坝的尾部处,紧挨着宝瓶口之处,建了两道溢洪道,分别称为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从而确保内江中无灾害。

溢洪道前面修有弯道,汶江江水形成一道回流,汶江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只一道表层清水流经内江与宝瓶口,如此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蜀地兴修的水利一事,分为三处:分水鱼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自兴修之日起,玄应离便与民伕同宿一起,冷小帅为防引进的民伕起了bào • luàn,亦驻扎在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