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不如回家卖红薯
王化民拿来纸笔,刘慧明简单地画出一株正在抽穗玉米,展示给众人看,“就是这样的,各位同僚可有人见过?”
一人站出来操着广东口音道,“陛下,臣识得此物。臣家乡有人种植此物,称为番麦,不知是否为大司马所说之物?”
“应该是吧。”刘慧明想了想,“不如就请这位大人为咱们介绍一番?”
崇祯也发言道,“梁爱卿,你就为众臣分说一二吧。”
原来此人名梁兆阳,现任翰林院编修,充定王的讲官。
梁兆阳行了一礼,当即朗声介绍起来,“诚如刘司马所言,这番麦确实源于西洋,植株高大,叶阔而长……”
群臣像听天书一样听梁兆阳侃侃而谈,刘慧明不时补充一二,众臣见他不仅精通兵事,筹饷也颇有办法,就连如此冷门的农学都很精通,不禁大为惊奇,一些人终于明白他为何升官如此之快了。
接着刘慧明又讲了土豆的习性,又有一个福建人出来翻译,众臣再次对刘慧明叹服不已,就连崇祯都成了刘慧明的粉丝。
刘慧明看着众臣,道,“关于土豆和玉米,我还要多说一句,玉米和土豆不仅可以在南方种植,在北方也可以种植,最北可以种到蒙古以北。咱们汉人之所以不能征服蒙古,就是因为那里不能种粮食,有了土豆,那里就会成为粮仓,蒙古鞑子就不是问题了。”
众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蒙古草原、东北平原可以种玉米,我勒个去,这得是多大的事啊,就像刘慧明说的那样,只要那里能长出粮食来,还担心个什?
崇祯也喜不自胜,赞道,“爱卿真乃神人也,朕有爱卿辅佐何愁天下不平?”
刘慧明谦虚地道,“陛下谬赞。臣只不过去的地方多,见识多一些而已,若是和朝中同僚比学问,臣是大大不如的。”
“好了!”崇祯摆摆手,“大明既然有如此高产作物还何愁天灾,范爱卿,朕着你立即派出人手负责此事。”
范景文一躬身,“臣遵旨。”
刘慧明补充道,“陛下,臣建议像银行那样设一新衙门专一负责此事,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明没有专门的农业部,三农的事情归工部管,工部下面设营缮(可以理解为盖各种房子)、虞衡(相当于林业部和河道管理部的部分职能)、都水(水利部监管打造战船)、屯田(垦荒、挖矿等)四个清吏司,没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新作物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