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知青院
不一会,马军出来对两人道:“我那房间里也住了两个知青。”
村里四个知青,死了两个,又来了他们三个,那就是五个知青。
只是不知道死了的知青是男是女,又是不是真的因为中暑和劳累死的。
马军抬头看了一眼日头,对两人道:“现在正是农忙,天气又这么热,根本放不住,咱们先收拾,等晚点估计就有人来叫咱们了。”
唐娇点头,苗翠华也没有异议,三人收拾好各自的东西,又屋前屋后的转了起来。
知青院没有养家禽,坝子右前方的最角落处修了一个茅厕,一个用木板和瓦片夹着稻草搭的极简陋的茅厕。
茅厕里面没有灯,大白天也是黑黢黢的,里头最主要的布置,或许就是正对茅厕门的一个长条形的深坑,和搭在上面的两块石板了吧。
由于地面没有硬化,所以要踩到蹲坑的两块石板上去,还得先踩过泥泞的、黑色的、不知道混了什么所以显得格外肥沃的泥地。
这一回,一直啥也说好的苗翠华也瞪着眼睛说不出话了。
咕噜。
唐娇和苗翠华同时转头看向马军的肚子。
这场景、这反应,厉害呀。
马军一手捂住肚子,冲两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中午没太吃饱。”
苗翠华抬头看了看天色,“太阳快下山了,说起来,咱们晚上吃啥?”
唐娇又转头看向苗翠华。
嗯,这位也很厉害。
“先出去再说吧,马大哥说得对,一会应该会有人来叫咱们,应该也会安排吃饭。”
马军点头道:“话是这样说,但咱们最好也做点准备。”
马军说的准备是准备好他们自己解决晚饭的准备。
马军从厨房的柴火堆里找出了一把砍柴刀,背着背篓上山去了。
苗翠华将木桶里剩余的一点水倒出来,让唐娇在屋内擦桌子扫地,她自己提着木桶出门打水。
马军没走太远,砍了点干柴摘了些野菜,苗翠华也回来得很快。
三人烧了点热水,用各自的搪瓷缸盛着放凉,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略等了等,村主任果然又过来了。
随行来的,还有几个青壮年和几个妇女。
村主任对他们解释道:“她们来收拾两个女同志的遗物,一哈儿你们过去一路(一起)吃完饭,现在天气热,地里头活路儿多,所以今天就得把丧事办完。”
原来死的两个都是女知青。
唐娇三人点了点头,马军帮忙抬东西的时候也认识了另外两个男知青。
两个男知青都瘦弱得很,目光浑浊没有生气,对同样来自城市的他们并不热情,只是同马军通了姓名。
“面皮白净的那个叫宋文,另一个高个儿的叫彭红兵。”
唐娇和苗翠华点头记下。
两个女知青的葬礼办得很简单,衣服这类的贴身用品全部随遗体一起埋了,被子那些个还能用的又值钱的大件则或送到收购站或由村民出钱买了,换得的钱票给两个知青寄回老家去。
他们今晚的这一顿饭食,则是由村里出粮,就请了他们几个知青和帮忙处理丧事的人家。
至于钱,都是村里的人,搭把力气的事儿,不用花钱。
从这样的安排看来,这两个知青身亡,应该都是因为身体素质的自然死亡,没有别的人为因素。
苗翠华安心的睡下了,或许是因为太累,呼噜声打得震天响,和隔壁马军的呼噜声你来我往,奏成了激昂的交响曲。
唐娇也在她的呼噜声声中慢慢入睡,迷迷糊糊中却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