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蜀中反转
原来毕再遇从前晚就开始安排撤离,昨夜更是撤了个干干净净,只余下数百川籍军士在这装腔作势。
叶思明过河听得张启德汇报,简直要气炸了肺。他立刻下令,全军上马,开始衔尾追击。
以宋军的速度,前一批撤走已经接近两夜两日,估计是追之不上了。但昨夜撤退的宋军,即便脚底生风,最多也就跑了百里地而已。
一个时辰之后,叶思明不得已,喝令大军停步。
三万余骑兵,途中不断有人坠马,让叶思明大吃一惊。这三万余骑兵,一半是他从草原带出的,一半是吐蕃选出的精锐,都是自小从马上长大的汉子。虽说这几日奔波辛苦,也绝不至于出现大批量坠马的情况。
经过军医诊断之后,坠马之人并无任何中毒症状。至于究竟为何坠马,军医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坠马之人只道浑身软绵绵,十分困倦。
除了坠马之人,其余将士也多有此类症状。
叶思明不敢大意,只得下令全军就地修整。经过调查,叶思明发现,坠马之人,都是随自己新下高原的骑兵,而且多半是吐蕃人。而张启德带着的三千人马,并无一个因此症状坠马者。
叶思明忽然想到完颜康讲过的一个词汇,高原反应。平原地区的人,去到高原地区,初时会有不适之感。那么高原地区的人,下到平原地区,会不会有呢?
他将这个猜测与张启德一说,两人一拍即合。张启德当即请示,自己带三千
本部人马,先行追击。
叶思明点头同意,只让张启德多加小心。
张启德神情严肃,毕再遇的厉害,他可是感受颇深。他原本的五千人马,除去首次出城突袭的折损,还有千余人都是在巴州守城时牺牲的。
要知道,张启德可不会轻易给吴曦卖命,他的儿郎们,都是在巴州城防岌岌可危之际,才会作为救火队员登场。
张启德翻身上马,喝令本部三千人马随己先行,一路追踪宋军脚印而去。
一刻钟后,宋军脚印在一处岔路兵分两路,一拨继续东下,一拨转头向南。
往东的一拨,显然是去往夔州,往南的一拨,必是前往达州。这是这两拨人马,哪一拨才是主力?毕再遇又在哪边呢?
张启德将自己代入毕再遇的处境,闭目静思了一阵,弯刀向东一指:“全军向东!”他断定,毕再遇使的是疑兵之计。达州城小,如今可算孤城一座,毕再遇绝不会将大军陷于死地。只有退到夔州,才能凭险而守,更能扼住金军东进的咽喉。
张启德一路疾追,到了将近日落时分,忽然喝令全军止步。他指着前方,问蜀军向导:“此乃何处?”
向导道:“将军,咱们川人唤作小斜谷。”
小斜谷长约十里,两边均是高山,谷内阔处十余丈,最窄处仅能容双马并行,正是设伏的绝佳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