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 458.紧张的时光 开始了

458.紧张的时光 开始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新赛季的正式开始,冰迷们体感这个赛季其实要比去年更紧张一些。

具体表现在物料几乎是喷涌似的发布!

谁能想到,八月份还可以看到三个月前的大会剪辑宣传片啊!

尽管这是为了宣传冬季项目的建设进展,依托于新闻频道的采访才放出来的。

冰迷:只以为有一条文章就算了的。

大家乐于在里面找花滑,找运动员,找有趣的点。

看着看着,冰迷们就发现,这个大会,其实不是一个无所谓的会,而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日子——2022冬奥开幕式倒计时1000天誓师动员大会。

她们:“对哦!冬奥!我们主场要来啦!”

这一下子欢天喜地了起来,众人纷纷嗷嗷各项目建设赶紧抓紧哇!千万别等到时候掉链子了!

事实上,这场动员大会召开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这些。

大会之前,“冰上尖刀”、“年度进步奖”等个人和集体的奖章陆续披露,冬季项目里花滑和雪上几个项目得到了流动红旗。

张简方高兴坏了,因为这个事情,让他得到了跟ISU吵架的更多助力,也直接再次被放权了许多东西。

各项目都存在临近奥运两年多的时候慌张起步,去搜查自己的不足、扒拉一下梯队情况、数一数到比赛时候有多少夺金点,然后猛然发觉“卧槽完犊子了要”。

这会儿,内斗也不斗了,暂时握手去争一下拔尖儿的队员,要不然等奥运赛场上拿不到奖牌和名次,就真的要彻底没戏了!

到时候竞争对手会直接猛戳狠处的!

每一个大型的赛事周期,一年一度的除外,类似奥运会、亚运会、在国内举办的某些赛事,这些是一定会得到当地、全国关注的,就为了那两日的热度,项目管理者也得绷紧了皮。

因为,国人不会管你这个项目有什么难处,大家只会对比你这次的成绩与过往有什么进步。

没有?啊,那你下课吧!

诚然,项目粉丝和国人是无法达成这个目标的,但别忘了是个圈子就有小团体,而不同的团体之间存在竞争。

就比如,原本对张简方防备有加的其他冰上项目,也热情地来找他取经。

不服不行啊,看看动员大会上张简方被夸成了花儿,点名让其余项目都来学学,为了之后日子能好过,可不得面子上做足了吗?

张简方冷笑:呵呵。

一场动员大会,外人看的是热闹,内行人看的全是门道。

于谨那会儿还在跟丁教练相约去做针灸,两人唠着张总这次又要抖起来了。

于谨:“赌五毛的,冬奥之前张总就得把冬运的权限都拿到手里。”

他说的是实打实的真正权限,而不是现在这样就挂个名头,还有个从体育总局空降的副部级来当冬运中心主任。

丁教练:“先让他努努力把AI一事推进吧!”

国内的短道成绩也一向不错。

虽然仔细一看都是坑。

去年世锦赛,花滑成绩是冬季项目里最亮眼的,短道没拿到一枚金牌,速滑更是领奖台都没上去,冰球冰壶也是一滩烂泥,就没个好的。

雪上项目倒是凑合,本来就是新搭的台子,由于早先没有势力盘踞反而最容易整合建造。

张简方是出头鸟,别的人眼红他,却无可奈何,打也不打不掉。

这次自己项目被各种批评,花滑被体总夸成了花儿,不少人也纳闷他到底是怎么做的。

张简方动静大,可他们也没真的用心去学过啊!

纳闷归纳闷,真要把自己的权利拱手相让,却也是不行滴!

可看着看着,这群人就忍不住了。

由于花滑的极度优秀,加上京张周期正式进入了备战阶段,其余问题都要给奥运会让路,使得张简方现在的权利空前强大。

他去年还去给人画大饼,说京张得三枚金牌,现在直接是下了军令状,表示京张冬奥不会比平昌冬奥差。

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这也意味着,张简方的压力大到快要爆炸!

平昌冬奥的花滑项目被冰迷称为“祖坟冒青烟”——大鹅的男单意外抽了个大风,枫叶女单也上了个抽风大的,原本想着能进前三就不错了,天时地利人和,自家崽子极其争气,最后直接拿下了金牌!

团体金,单人金,双人金,这就已经占据了花滑金牌的半壁江山。

遑论还有一枚女单银牌,和一枚双人铜牌、一枚男单铜牌。

一场冬奥,花滑不过15枚奖牌,中国队直接拿下6枚!

张简方说2022不会弱于2018,这何止是夸下海口,这就是在做梦!

冒青烟也不带连续冒两届冬奥的,他的对手们这样想着。

可张简方就是有这样的实力,2018赛季一年的成绩也格外不错,要不然体总无法支持他直接硬刚ISU——早就按下他,防止张简方作死影响到其余项目了。

无法,软弱的人太多,瞻前顾后的也太多,自己不作为又渴望旁人倒下的也太多。

“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ISU已经挺惨的了,你还真想把一半多的人都拉下马啊?”

“张简方,啧啧啧。”

“如日中天啊张简方,只是别把自己过得烈火烹油啊!”

二三月张简方在ISU丑闻里没少出力,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

他们觉得张简方有点过分,还人人自危,担心ISU恼羞成怒牵连到别的项目上去。

为此,还有人暗地里扯张简方后腿。

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全靠张简方命硬和运气好。

然而,他们以为张简方已经很过分了,没想到的是,张简方过分的行为还没停下。

“那算什么过分啊!”张简方无所谓,“越临近冬奥会,才能看到我到底多过分。”

时间一点一滴走着,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会成为冬季项目的最大机会,也能让人们认识“冬季项目”这四个字是什么。

张简方还嫌现在的花滑者们不够,小冰娃们太少啦,不够不够。

也是托誓师大会的福,张简方不仅在AI一事上得到了体总的明确支持,也趁机要了更多的权限。

对于国家队的运动员来说,最明显的改变就是,今年似乎训练又加强了。

不过,同期的后勤好像也做得更好了。

产学研合作,WINGS又要进步了。

·

八月份第二届B级赛夏日杯顺利举行,照旧是一场热闹的比赛,Jr和Sr的人数都非常多,WINGS也在新规则下正式亮相。

尽管没有像世锦赛那一场似的,有着霸场的豪迈,WINGS却仍旧做到了最大范围内保证赛事的公平。

丛澜桑莹没去,但冼初然、郝静柏和墨仙参加了。

成绩非常亮眼,郝静柏和冼初然是Jr组别的第一第二,墨仙也拿到了第三。

景筱曼原是要去的,她今年升组,教练想让她多一些A级赛前的锻炼,结果开幕式前三天弃赛了。

问题是还是老生常谈的女单鬼门关——发育关。

景筱曼去年就有点发育的苗头,今年的情况不是很好,这俩月身体变化很大,特别是生理期突然来了,来之前水肿了几乎两斤左右。

这对于一个小女单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但她并非这个问题弃赛,而是训练中因这些变化导致受了伤。

丁教练愁得很:“不太好,她肌肉量跟不上来。”

国家队早就不是褚晓彤时期的“拼命控体重”训练方式了,丛澜的情况告诉了众人,增肌和控体重应当并行,只靠饿是根本没前途的。

花滑体操跳水都是受体重影响很大的项目,但是,花滑跟跳水还不太一样。

后者的动作变形以“两”计,能走过发育关的女运动员少之又少,十来岁就被落下是很常见的事情,跳台上能有个二十多岁的女运动员还在役就已经很厉害了。

花滑受体重影响,但也不会以其一刀切。

景筱曼现在坑就坑在一天一个变化,这种状态是发育关里最难的,未来无法预料,每天都在技术回退,根本没有尽头。

就好像在考一场不断推翻、循环的试,昨天做的题全部变了内容,今日考到的都是似是而非,辛苦写了答案,却在明日又被橡皮一一擦去。

她骨骼增长变重,肌肉如果不能跟上,一段时间后技术就全变形,很难找回来了。

夏日杯前还摔到了肩膀,丁教练紧张得要命,不管能不能撑,他都直接让景筱曼退了比赛。

不是必不可少和缺她不可,这样的比赛可以退。

慕清晖被茱迪喊去,之后她与景筱曼来往频繁了起来。

慕清晖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甚至她更惨一些,在毫无防备的时候就骤然长高,技术回退得一塌糊涂。

她若非坚持了下来,终于让力量赶上了发育,现在冰面上已经没她了。

其实慕清晖遇到这个坎的时间也不久,就在前年,她比景筱曼大了不到一岁,差不多九个月左右。

慕清晖是2003年9月出生的,景筱曼是2004年5月。

如果按照ISU的规定,7月之后都是次年的赛事年纪,那么,当慕清晖跟景筱曼同岁也是可以的。

队内有许多针对运动员发育关的方案,周妍宁、洛蓓蓓等人也算是案例,还有二队里来来去去的运动员们。

体能组那边去田径队伍里取经了,这些年也在一起研究骨架和肌肉关系,还跟体育大学一起开展了选材研究。

小骨架体重轻但肌肉量少,这是花滑以前的看法,丛澜的案例告诉教练们,其实小骨架的肌肉比例也不少,可发展空间很大,要练起来才行。

以往小骨架只有饿,大骨架也只有饿,体重飞速上涨期要么饿着多拼一段时间,要么就扛不住退下去。

曾经有运动员被苛刻地要求一天只吃几根面条,连水都不能喝。

景筱曼这情况需要针对性分析,丁教练难过的是,方案再怎么多,经验再怎么丰富,都扛不住现实情况。

“运动员就是要靠天赋的。”他很难受。

天赋体现在方方面面,连小孩正常的发育期,都是天赋的一部分。

索菲娅·古谢娃在发育关倒下之前,也是一个称得上“惊才绝艳”的天赋者。

可惜的是她教练太急功近利了,底子没打好,冬奥失利加上发育关和伤病一起袭来,导致索菲娅·古谢娃就闪烁了那么一下。

冼初然的骨架很小巧,之前骨龄测试的结果也比较好,丁教练对她稍微放心一点。

可景筱曼这个情况一出,搞得他现在非常焦躁,对手底下的几个小孩都一惊一乍的。

队里前两年添了新设备,运动员一天有N次上□□重秤的要求,数据直接联网上传,教练是仅次于运动员之后看到这些数据的。

丁教练还开了提示音,他现在手上那个褚晓彤送的智能手表,时不时地就抽风提醒他赶紧去医院看看,心率出了大毛病。

丁教练苦笑:“可不就得是大毛病么!”

因为随着体重数据传给教练的还有各种体能训练的数据,稍微有个波动,丁教练就能跳起来。

最惨的是,景筱曼的发育意味着,她这一批的运动员都要陆陆续续迈入这个关卡了。

女单,男单,还有双人与冰舞。

张简方快乐于梯队建设里处在中部水平的苗子很多,尽管不怎么能再出一个丛澜,但很可能会出三四个褚晓彤,这是非常让人欣喜的。

然而,这也同时意味着,梯队中部的这群人的数量越多,之后出现问题的时间段也会比较集中。

按照两年一批人分段,接下来的日子热闹得很,每年都有一批进入发育期。

发育期很难,但也不是毫无办法,可这个时候运动员的压力是成倍增加的,每一天都要面临新的问题。

最难的,反而是心理。

因为自己每天都在落后,队友却一直在进步,当加大训练也无法拉近这个差距时,心态问题就会成为阴翳,覆盖在运动员头顶。

所有人都是拼尽全力,想要闯过这个困难阶段的。

哪怕是现在经常被人当做典型来讽刺的索菲娅·古谢娃,她在发育关和伤病的夹击下,也是实在坚持不了才选择的放弃。

“做什么呢?练起来啊!老丁过来开会,体能那边出了新东西。”于谨催着丁教练别伤春悲秋了,有限的时间得拿来给景筱曼找解决办法。

找不到解决的,也得拉来缓解的。

学他的话说:“孩子都交到你手里了,你不用心怎么能行?”

于谨丁教练他们不像国外某些俱乐部,运动员不行了就直接换下,找新的小孩过来,他们在发育关问题上也一直在不断进行着研究。

可不得不承认,这消耗了他们极大的精力与时间。

为什么遇到发育关难题的运动员大多会迈不过去?

因为被放弃,是一件很正常也格外容易的事情。

相反,此时最关键的甚至不是运动员的坚持,而是教练。

丹尾千佳看着景筱曼的情形,她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西妮娅·库里科娃也刚从一场B级赛回来,她还是有着新赛季进入竞技状态太慢的毛病,所以这次她的主教练又提前了一周让她去一场B级赛热身。

比赛拿到了第一,但是比得非常差劲,短节目摔了连跳,自由滑摔了两次,3A一个没成,四周跳更是4T直接跳空。

能拿第一,只是因为这场比赛堪堪五个人凑齐了刷分的国籍,否则她连积分都拿不到。

虽然这一场积分可能也算不得什么。

西妮娅·库里科娃在大鹅那边见多了拉着行李箱低头从俱乐部离开的背影。

她有一起滑冰的朋友们,一些是小时候就关系好的,一些是进了俱乐部才认识的。

战斗民族的种族很多,女性运动员的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的发育比较早,而且来势汹汹,两年左右就几乎换了个人似的。

只有极少数的民族,遗传得好,发育期过得还算安稳。

西妮娅·库里科娃年岁不大,但学花滑的年数很足,几乎是不懂事的时候就在冰上了。

她六岁的时候,生活里就是满满的冰面了。

启蒙、进步、专项,她也有许多老师。

曾经退过两个俱乐部,最后跟着现在的教练,原因便是后者并不是大鹅流行的教练做法:招人,选天才,放弃出现问题的,用新人补足刚离开的。

换言之,西妮娅·库里科娃从一开始,就冲着过那未知发育关才找的这个教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