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红磨坊》 她想要的
还是前几天的遭遇?
或者昨日的打分?
经历这种东西,多一秒少一秒的,都可能有着翻天覆地的不同,也就是这些,让一个人始终处在变化中。
故而,SA上的《红磨坊》,是一场与之前任何时刻都不同的演绎。
褚晓彤想说增一分则浓,减一分则淡,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
【我原来以为只是一场,看惯了的爱情故事,但好像不是的】
【语文老师总结的读后感格式可以上了】
【澜神不愧是澜神,我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怎么办啊,我感觉isu被指着鼻子骂了四分钟呢】
【张力十足这个评价确实是精准的,但不是性张力,是女神降临普度众生的张力】
【应该是审判张力】
【ok,这个fs就叫小审判了】
它确实是展现了女性美的探戈舞曲,魅力、爱情、危险,要什么有什么。
可就连路人都能看出来,不单单只有这些。
节目内核要怎么表现呢?丛澜用《红磨坊》好好地给运动员们上了一课。
国内守着直播的郝静柏等人,此时捂着脸张大了嘴,已经没有什么反应了,个个都是呆滞的。
娜塔莉莉莉娅等人几乎也是这样,或在家里,或在冰场,看完丛澜的比赛后久久不能释怀。
索菲娅·古谢娃沉默地抱着她的手机,看着屏幕里的画面,她满脑子都是后悔,悔得恨不能越过时间回到过去,打醒那个躁动的自己。
·
KC区,于谨正在夸丛澜,听见她嘟囔了一句肩膀疼死了。
她张着嘴呼吸,剧烈的消耗过后,身体情况很不乐观。
感冒对她的呼吸和体力产生了大幅度的影响,自由滑能顺下来全靠毅力。
她后半程连调整呼吸都没跟上。
于谨赶紧让她补充水分,又冲着KC区域外站着的队医比划了两下,示意一会儿看看丛澜。
丛澜眼前直冒星星,连人都看不太清,眼框泛红,头都是晕的。
要不是于谨扶着她来的KC区,丛澜怕是现在还扶着挡板站在围栏那里。
于谨:“好点了吗?”
丛澜:“不是很好。”
她声音哑得于谨都听不清,干咳清了三次嗓子,重复后的话才被于谨听清楚。
于谨:“你这个痰卡的啊……”
丛澜纠正他:“仙女是没有痰的。”
于谨:“……”
丛澜看着他:“Kiss&Cry会收音,你不要败坏我的形象。”
音是会被这边的摄像机给收掉的,但会不会放出去就不一定了。
好在来拍的人不晓得两人的中文在聊什么,摄像师一脸严肃,仔细一看,其中一人的眼睛里还有着深深的崇拜。
八成也是个喜欢丛澜的冰迷。
出分速度只能说是不快不慢,正常的那种。
就是吧,有点尴尬的是,自由滑明明比短节目多了五个技术动作要复核,可它的出分时间反而比昨天丛澜的短节目短。
若丛澜昨天失误过多,还有情可原。
偏偏不是。
都是,都是神仙发挥,裁判组还没换人,出分速度倒是可以说上一句,真的是飞快呢!
连在现场解说的官方直播,孙娅然都在调侃这个事情。
弹幕里一顿哈哈哈,还说不要掀ISU的底裤,不然什么都没了。
广播里念着出分,英语慢悠悠的,丛澜现在没什么脑子不想听,就去看屏幕了。
自由滑分数,其中T分,P分。
目前是PB以及WR。
加上短节目的分数之后,丛澜SA分站总分一共是,依旧是新规则下的WR,她个人的PB,当前排名第一。
至此,女单赛事结束。
总排名丛澜第一,桑莹第二,尤朵拉·汉森第三,丹尾千佳遗憾第四。
SA分站赛全部项目比完,分数排名在稍后的会议中将再次复核,一般不会有差别,除非有人的兴奋剂检测出现问题。
毕竟ISU主打的就是,哪怕我打分错了,我也不改。
漫天欢呼中,于谨和丛澜起身。
他问道:“一会儿的采访要不要推迟?”
丛澜摇头:“不用,我没什么问题。”
于谨:“别强撑着。”
丛澜:“晓得的!”
先不论打分的标准和其中的小九九,单就这场比赛来说,丛澜的分数还是很漂亮的。
等会儿就是冰舞和女单的领奖仪式,她要先回后台然后再出来。
中间有一段时间要等待。
先在帘子后面找队医稍微看了看,丛澜差不多已经缓过来了,就是说话还瓮声瓮气的。
之后才去混采区跟那群嗷嗷待哺的媒体们聊了几句,没回答几个问题就离开了,一群人不是很乐意,又无可奈何,只能蹲赛后的前三名新闻发布会。
趁着这会儿,丛澜去与央视来的媒体进行了一个几分钟的一对一短采。
时间虽然不长,但她一向采访迅速,回答问题清晰有理,有着独一份的深厚,十分钟就足够写出一篇长报道了。
这一场赛后最快的独家,探讨的重点是丛澜为什么要选择《红磨坊》,以及她的曲目与编舞有什么含义。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在丛澜的表演中看明白她的意图,但还是要问一下,让她对问题进行回答。
一方面是防止观看者的过度解读,一方面是给丛澜一个表述的机会。
她是被剖析的对象,有着最权威的发言权利,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和剥夺。
丛澜:“我还是先介绍一下《红磨坊》的剧情梗概吧?女主角萨汀,她是一个……”
口齿清晰地简单说明了这个故事的走向,三个角色,以及其中的关键配角,然后丛澜顺畅地与记者进行问答。
“这个电影对于《红磨坊》的艺术创作,是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的。”丛澜说道,“我很喜欢这个电影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或者说,我喜欢它在艺术创作与革新方面所做的尝试。”
由于是歌舞片,音乐舞蹈非常的重要,电影原声带更是导演兼制作人耗费了极大功夫去研究创作的。
丛澜:“《红磨坊》的故事很老套,甚至可以说是老掉牙。但它在这样的基础上,用多元化的各种元素,比如舞蹈里的康康舞、探戈、现代舞;比如曲风,像是古典、交响乐、电子、摇滚;比如画面,色彩的碰撞,蓝与红的隐喻。它的很多东西,都与剧情和演员契合,来推动故事情节。”
十几首音乐都是再创作,丛澜佩服的就是,借用经典音乐和老歌来实现自己的需求,里面的音乐很多都是对两三首歌的混合创作,但偏偏混合得格外恰当。
歌曲一经发出,还能上各大音乐榜单的前三。
改编本来就困难,在有主题的情形下对几十首歌曲进行再创作,难度就更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