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功罪
朱崇祯见张振武仍有些忿忿,便又说道:“我汉家典籍,多有一个和字。古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肤色之间,民族之间,若能……”朱崇祯话未讲完,看众人脸上,已经有些恹恹,有些自失的一笑,心里明白,虽然眼前这些人,算是武昌举义中的领袖,但真正说起来,不过是因缘际会,终究不过是大野草莽。同他们说这些话,倒是有些唐突了。
于是朱崇祯轻轻的咳了两声,轻巧的将话题转了过去:“今日武昌已经光复,我拟了一道电文,打算通电全国,只是我声名不响,便想诸位推举一人,与我一同署名,以收震慑全国之效,不知各位有何人选?”
此时孙武重伤仍在治疗,刘公被长江隔在了汉口,刘复基已经殉国,两会的领袖人物,此时在坐的,只有蒋翊武与张振武。两人相互对视一下,终于还是由蒋翊武说道:“不瞒公子,现今之计,应该是选一个德高望重之辈,恐怕我等皆不能胜任。”
朱崇祯讶异的问道:“伯夔何出此言?”
蒋翊武叹道:“昨夜楚望台举义之时,我虽不在当场,但也知道,昨夜秉坤兄弟险些弹压不住,若不是公子来的及时,只怕这次的举义,多半还是要付诸流水。我与秉坤在军中都不过是个正目,官小职微,只怕众人难服。振武更是不在军中。所以,我们想……”
蒋翊武张了张口,还是没有说出口。旁边张振武瞪了他一眼,接口狠声说道:“不瞒公子,我们最初的计议,便是等到武昌光复之后,请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领黎元洪为首领!”
张振武话音一落,朱崇祯还未说什么,旁边的方信孺,倒是又一下子笑出声来。朱崇祯一皱眉头,厉声问道:“信孺,有什么可笑的吗!”
方信孺见朱崇祯脸色不豫,便急忙绷住脸,解释道:“大哥不要生气。只是我见刚才两位哥哥一直在说那香帅是满清的奴才,想不到,一转眼,他们竟要将武昌城又拱手让给另一个满清的奴才。刚才一时觉得有些好笑,就没绷住。”
听到方信孺的话,蒋翊武与张振武脸上,有些辣辣的感觉。朱崇祯也是心中暗自叹息。黎元洪有个诨号,唤作黎菩萨,乃是因为当年武汉水灾,黎元洪曾捐出二千大洋赈济灾民;但这何尝能与张之洞造福两湖的功绩相比?若说张之洞杀了唐才常,镇压了自立军,可昨夜之中,黎元洪也曾手刃了革命党人周荣发和邹玉溪,同样是双手沾满革命党人的鲜血,奈何党人对待两人的态度,竟是如此天差地别?
张振武仍是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此刻武昌光复,我们急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通电全国,号召各省响应,此刻武昌城中,只有黎元洪黎协统最为合适。”
朱崇祯点点头,说道:“我到武昌不过数日,自然是你们要更熟悉武昌形势。既然你二人如此说了,想必也是大家深思熟虑反复计议的结果。如此,便请黎元洪黎协统来与我一同署名吧。”
二武见朱崇祯同意,竟长出了一口气。几个少年看在眼里,俱是好笑不已。
正在这时,邓玉麟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对朱崇祯说道:“汤化龙议长带着几个议员,到了咨议局,口口声声要见举义的首领!”
朱崇祯微微一笑,说道:“他来的倒快。”说罢,他又对众人吩咐道:“既然大家公举黎元洪做首领,总要先寻到他的人。我看这样,伯夔带人去寻黎协统,春山与其他人去会一会这个汤化龙,看看他想要做什么。”
蒋翊武与张振武点点头,说声“遵令”,便带着众人去了。
等他们走远,几个少年便有些轻松,方孝孺叹道:“两千年前,秦末的陈胜吴广,尚且敢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刻武昌的众人,竟是谁也不敢为天下先。”
朱崇祯也是一叹,说道:“这还不是我朱氏造的孽?若不是洪武先祖仿照元制,分天下为十户,以出身论职业,哪里会有这样的怪事?这千百年因袭下来,便是俗语说的,龙生龙,凤生凤,堕民的孩子会唱戏了。此刻,你要他们突破这个根深蒂固的樊笼,未免强人所难了。”
宫本义英若有所思,默了一会儿,对朱崇祯问道:“大哥方才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没有说完,不知究竟要说什么?”
朱崇祯摇摇头,说道:“今日失了兴致,以后再讲吧。我们最多在这武昌城里待上一月,抗住满清的反扑,等到全国接应之时,便须动身北上了。等到了北京,你们便会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