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俘队伍启程进京。柳都督再憋气,也要套上盔甲,摆出笑脸,于同袍道别,如期上路。

同行的土官倒是一脸的兴奋,离开贫困山区,前往文明的国际大都市,路费和食宿费全不用自理,沿途还有车马接送,不高兴才怪。

柳州和浔州的剿匪工作胜利完成之后,定国公遣人知会过广西镇守都督韩观,带兵沿平乐府,梧州府,南宁府绕了一圈,又到钦州走了一趟。

在马蹄声和闪着白光的长刀之下,广西全境顿呈一片祥和之态。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边民全都辛苦劳作,土官个个本分发家。

临近的广东云南同样受到影响,土司率领的造反运动全部销声匿迹,西南诸省一片河清海晏。

不老实不行,谁也不想把定国公招来。

造反属于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为的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为此丢掉性命,那就太不值得了。

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勤劳奋斗一起致富,有事歌颂朝廷,没事颂扬天子,才能躲开这尊杀神。

在定国公的威慑下,两广云贵等地各州府宣慰使司携手并进,共同进步。相当长一段时间,再没有土司造反的消息传出。

等定国公回师京城,众人突然发现,生活水平提高了,往日里动不动就要比拳头的邻居,见面就是笑脸。

有饭吃,有田种,有树砍,实在有力气没处使,沿着兴宁伯制定的路线,加入朝廷的施工队伍,每日里领的工钱也绝对不少。

这等情况下,土司不甘寂寞,登高呼喊,叫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响应。

忙着赚钱呢,谁有空造反,脑子进水了!

伴随广西云南各省的安定,定国公的杀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没有朋友的情况却始终没能得到改善,并有越演越烈之势。

对此,孟清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有沈瑄做对比,自己还不是最讨人厌的。

忧的是,国公爷是自己家的,两个没朋友的凑成堆过下半辈子,想想都觉得无奈。

“没办法,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的。”

兴宁伯一边叹气,一边打包收拾行李,朝廷的命令下达,他要和成国公一起回京。

张辅和李彬等将领还要在安南留一段时间,沈瑄也暂时不能离开。

种种迹象表明,陈氏子孙的确找不到了,朝廷已有在安南设立布政使司之意。在正式诏令下达之前,征讨安南大军必须留下维持局面。

安南全境平定不久,谁也不希望这时再出乱子。

孟清和和朱能很快启程。

凭祥县民倾城而出,数名耆老在儿孙的搀扶下,早早等在城门前,只为送兴宁伯归京。

“伯爷是凭祥的恩人,凭祥人无以为报,只能备下水酒一坛,万民伞一顶,祝伯爷一路顺风,步步高升!”

纵使有过心理准备,身临其境,还是会红了眼眶。

“孟某,愧受了!”

站在凭祥城门前,孟清和长揖到地。

随后纵身上马,再不敢回头。

朱能坐在马车上,看着眼圈通红的孟清和,再看置于车上的万民伞,所谓民心,盖莫如是。

看来,他仍是小看了这位贤弟。

第一百八十四章皇后濒危

孟清和一行人出了凭祥,经太平府,南宁府,思恩府,柳州府,桂林府,一路北上。

过桂林府时,一行人换乘官船,沿江行驶,接连遇上数艘平头大船。船舷上没有官府和旗军的旗帜,便知是商人运货的船只。

孟清和同朱能乘坐的官船过时,大船上的船工见了,立刻避让。

江面宽阔,本不必如此,但有官旗和立在船头的边军在,就算是做一做样子,也得让开一射之地。

看着迎风招展的旗帜,商人们都在猜测,官船上的人,来头定然不小。

“依我看,十有bā • jiǔ是征讨安南大军的哪位将军奉旨回京。桂林府的官可乘不得这种官船。”

“看船上的旗,至少是位伯爷。”

“前些时日,官军擒获黎氏贼首,舟师的柳都督进京献俘,我可是见着了,楼船有十仗高,上边的官军足有千人,还架着火炮,那叫一个威风!”

“楼船算什么,兄弟是没见着奉天子命出使西洋的宝船,两年前,我在太仓,只是一眼,心肝都颤……”

商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比商船小一号的官船慢悠悠从江上行过,直到船尾不见了踪影,商船才继续前行。

商人们的目的地多是凭祥,自征讨大军的捷报接连传回,大批的木材和粮食从西南运出,风闻安南全境已平,许多商人和当地的土人都发了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心动。

征讨大安南军大量买地的消息尚未传出,藩王和宗室的动静却瞒不过他人。

民为国之本,而民以食为天。

安南的土地气候十分适合种植水稻,比起大水天旱蝗虫地动轮着来的中原地区,这里的环境堪称得天独厚。种植的水稻可一年两熟,三熟,便是不以种地为业的人也会眼红。

户部以铜钱换粮的动作并不隐秘,夏元吉的初衷,压根没打算将这件事秘密进行。

夏尚书想得十分明白,依天子的意思,定然是希望将安南等地归为长久的粮食产地。由他定下规矩和惯例,哪天他离开户部,继任者也会照章办事。想动手脚,也无法行得太过。

有锦衣卫子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盯着,动作太大,是想扒皮充草?

商人对利益的嗅觉最为灵敏,朝廷的政策给了商人们更大的信心。可以想见,在更多的商人涌入广西之后,安南的土地会如何被鲸吞蚕食。

无论是宗室,士大夫,还是军汉布衣,华夏人对土地的执念,祖祖辈辈都刻在骨子里。

在孟清和回京途中,半个安南被盖上了明朝的大戳。

蜀王财大气粗,买下大批田地和山林,直接派遣校尉进驻,武装护田。

周王和谷王紧随其后,连江西的宁王都没闲着,触角还是伸进了占城和老挝,暹罗也未能幸免。等到番邦国王和大臣从赚钱的激动中冷静下来,发现情况不对,想把土地收回来,已是千难万难。

如果买地的是商人,还能努力一把。

换成宗室藩王,不好意思,扛不过朱老四,还对付不了番邦小国?老爹都会气活过来。

在这些宗室土豪的对比下,孟清和买的两百多亩水田完全不够看。

想不仇富,难度很大。

船行午后,江上起风,船工抬头看了看天色,仍是晴天,却告诉站在船头的刘百户,“百户,怕是要下雨,最好暂时靠岸,等雨停之后再走。”

船舱里,孟清和和朱能正在棋盘上拼杀。

围棋都是生手,象棋却没问题。

朱能打仗一流,下棋都带着杀气。孟清和不甘示弱,战场上赢不了,棋盘上再不成,太没天理。

刘百户入船舱禀报时,孟伯爷一声大喝,棋盘被棋子砸得啪啪作响,成国公的象被吃了。

象棋,就是要有这个气势。

“卑下参见国公爷,伯爷。”

“何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