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清和(晋江5.5万收藏) > 分节阅读 169

分节阅读 16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地的经济。

晋王长史说话很有水平,一再表明,晋王本意只为学习两地的先进经验,提高一下属地的GDP,绝无同皇子私自结交的意图。

“还请陛下恩准。”

有独到眼光的不只是晋王,周王也派人前来朝贺,提出了一样的请求。

作为朱棣的同母兄弟,朱橚比侄子更了解天子,进献嘉禾是必须的,一同献上的,还有传说中的仁兽驺虞。

仁兽现世,证明今上是仁德之君!

各种上表溜须,龙心定然大悦,请求派遣两支学习队伍,应该不成问题。

鉴于有长颈鹿被误做麒麟的历史记载,驺虞到底是何种动物,还有待考证。

至少在孟清和看来,根据种种描述,周王进献的这头仁兽,要么是头雪豹,要么就是头难得一见的白老虎。

只可惜,他人在大宁,不能亲眼见证。

不过,即便被召回京城,围观一下的机会也不大。

皇家动物园,概不对外售票,伸长了脖子也未必能到此一游。

自见到天子出行,拉辂的不是骏马,而是实打实的大象时,孟清和就对史官的实事求是精神产生了怀疑。

正德皇帝建个豹房,被史官骂成了昏君中的昏君。但比起用大象拉车,带着豹子打猎,还从非洲弄回了长颈鹿的永乐帝,朱厚照那点兴趣爱好,当真是不够看。

据孟清和所知,不少勋贵都有豢养猛兽的爱好,他在武阳侯家里就见过两头三月大的虎崽子。

由此可见,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不过只是史官手中的一支笔。

晋王和周王的表疏一上,原本对北京大宁等地诸多非议的声音一下降低许多。

趁此良机,永乐帝召见群臣,将大宁一地上缴的粮税和布匹金银铜钱摆出来,大殿里顿时一片寂静。

朱棣表示,朕是讲理的。诸位要摆事实讲道理,把大宁都司打倒,可以。前提是,由诸卿推举贤能继任,并立下保证,一年之后上缴朝廷的粮食布帛要与当下平齐。

朕给诸位机会了,想抓住就趁早,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群臣低头,有志一同的沉默了。

如果不是数据造假,只能证明一点,兴宁伯和大宁都司上下实非常人。

一地的税收加起来,快赶上江浙一省膏腴之地。

边塞苦寒,人所共知。便是宁王朱权也不敢保证,可以将大宁经营到今日这个局面。

推举贤能?

上山下海也未必能再找出一个兴宁伯。即便找出来,没有定国公的支持,没有汉王和赵王的大开绿灯,想在大宁有所作为也不是件容易事。

坐在龙椅上,永乐帝一下一下敲着手指,眯着眼,抖着胡子,说啊。怎么不说了?奏疏上引经据典,要见真本事的时候就蔫了?

大宁都司上下串通一气,图谋不轨?

简直是笑话!当锦衣卫北镇抚司是摆设?

开互市,办儒学,提高边军待遇,招抚化外边民,一件件,一条条,早已写成奏疏和锦衣卫的条子摆在御案之上。

信不过兴宁伯,还信不过自己的儿子?

洪武帝能将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出去,给他们军队,令其镇守一方,就是因为在老子跟前,做儿子的永远翻不出多大的浪花。如朱棣这样的猛人,不也是等老爹大行之后才敢造侄子的反?

以朱高煦和朱高燧,更不敢轻易在朱棣面前玩心思,何况还要再加上一个沈瑄?

给儒学和边军的奖励,都是大宁都司发的,名义上,却是天子的恩赏。

学子和边军感激大宁都司不假,忠诚的却仍是他这个天子。

从锦衣卫送回的密保可以看出,兴宁伯清正廉洁,朝廷发给他的宝钞,多以天子之名又发了出去,这让永乐帝十分感动。

不想着搂钱,却为国散财,这得有多高的思想觉悟!

至于孟清和派人随郑和船队下东洋,计划同东洋各国互通有无一事,被永乐帝直接无视了。

“用人之道在得其心。体其情,恤其弱,人有感恩之心,如此,再图其功,未有不得其力者。”

这番话是朱棣讲给儿子听的,如今看来,却是要再提点朝臣一番。

能不能体会其中深意,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有造化的,必将得到重用。

脑子转不过弯来的,要么原地踏步,要么就只能一路后腿,彻底被同僚甩在身后。

暂时压下朝堂上的声音,朱棣再次召见杨铎,随即,锦衣卫北镇抚司做出了一番调动,随同孟清和北上的锦衣卫回京述职,其后再前往山西,云南,福建等地公干。

杨铎亲自带人前往北京,再往大宁,开原,宣府,传达天子敕令。

朱棣挂心的,不是孟清和等人的忠诚问题,而是要清查某些不安定因素,揪出一些背后势力安插在几地的探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