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送子远行(2)
“请教宗讲。”
教宗动情地说:“我很幸运,在有生之年体悟了上帝俯瞰尘世的目光。”
其他人都依次讲了一句。阿比卡尔叹道:“多美的太空,它不该塌陷。”楚天乐说:“愿我们能用沉静的心灵感知宇宙的律动。”中国**代表林秉章:“太空中能看到长城,但看不到国界。”张明先笑着说:“老褚刚才把我想说的话抢先说了,那我就换一句吧。‘褚氏’号的诞生同时也是化学燃料飞船的葬礼。我呼唤明天的飞船。”乔治则是一句简短的呼喊:“生命万岁!”
鱼乐水笑着说:“我是否也需要说一句?那我就来一句比乔治还要短的——活着!”
稍稍的延迟后,地面上传来姬人锐的声音:“谢谢八位人类代表的隽语。现在,‘赤兔’号开始同‘褚氏’号对接。”
“赤兔”号的姿态调整喷管开始喷火,舷窗外的太空背景缓缓旋转。“赤兔”号在太空中划了一个半圆,跃升到“褚氏”号飞船的正前方,尾前头后。尾喷管朝着前方喷射,减慢了船体的速度,直到与“褚氏”号精确同步。然后,一次轻柔的撞击,对接完成了。机组人员开始连接燃料管线,准备加注燃料。张明先分别为大家仔细检查了太空服,戴上头盔,打开太空服内无线通话器。由于“褚氏”号飞船的特殊性(只运送冷冻状态下的生物细胞),所以飞船内部并非密封,也没有室温环境,参观者只能依靠太空服内的生命保障系统。
“赤兔”号飞船的双层密封门打开了,张明先引导大家进入“褚氏”号,实际是进入了开放的太空环境。“褚氏”号总体来说是一个大的圆柱形框架,框架内侧固定着十个扇形横截面的燃料舱,拼拢成巨大的圆柱。燃料舱外圈捆绑着十个巨型货舱,横截面同样为扇形,五百个巨蛋舱分装其中。最外层覆以鳞甲状的反射镜面,总数有一万多个,这些鳞甲是空心的,中空部分封装着低等生物的DNA。
“褚氏”号中心是一条圆形的甬道,是由十个燃料舱的内侧围出来的。甬道壁上有一根纵贯全长的圆管拉手,人们拉着它向前飘行。甬道并非是密封的,透过燃料舱的间隙可以窥见暗黑的宇宙天幕,看见天幕上的繁星和蓝色的地球月牙,它们仍在逆向旋转着。让大家惊奇的是,飞船用材极其纤细轻薄,即使它们是性能优异的钛合金或碳纤维材料,也过于纤细了。相比于飞船体积的巨大,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麦秸秆编织的框架,框架上固定着易拉罐那样轻薄的船舱。张明先看出了大家的惊异,笑着说:
“为了尽量增大飞船的推重比,我们对飞船进行了最为严格的减重。不过大家不必担心,与‘赤兔’号不同,‘褚氏’号是在无重力条件下起航和加速,而且加速度很小,因而受力很小。途中只有在借星体重力进行加速阶段有很大的加速度,可达数千个g。但重力加速时,飞船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不会产生内应力。由于这几个原因,‘褚氏’号在整个航程中的受力状况远远优于地面,所以这样纤细轻薄的结构足以胜任。”
林秉章说:“但它难以承受陨石撞击吧?”
“太空中撞上陨石的几率很小。你们知道吗?太空从宏观上说呈网状,有很大的空洞。我们选择的路线就是穿越空洞,这样受陨石撞击的可能性更小。”
“但这是为时几十万年的航程啊,再小的几率乘以这么漫长的时间,也有可能发生。”
张明先点点头,“你说得完全对。但如果把飞船设计得足以承受陨石撞击,则飞船的总重就要增加几个数量级,那是完全不现实的。我们只好干脆采用不设防的设计,用分散型结构来尽量减少损失。我刚才说过,飞船的舱室不需密封,即使被击出一个破洞也不会造成灾难,而且五百个巨蛋舱是相互dú • lì的,只有被直接击中的才会损坏。这样就能保证在四十五万年的航程之后,大部分‘人蛋’是安全的。”他轻叹一声,“当然,这属于本质不安全的设计,有其内在的残酷性,但以化学飞船的技术水平,我们只能这样做。如果是核聚变飞船,就可以采用很多保护措施了。”
阿比卡尔问:“为什么不把货舱放到内层?至少可以靠燃料舱来进行一定的保护。”
张明先看看他,“不,击中燃料舱的损失更大——不,不是怕爆炸,燃料与氧化剂是分开储存的,哪怕被陨石击中也不会爆炸,但即使一个货舱燃料的流失,飞船也承受不起。”
众人默然,现在他们才真正理解了张明先所说的“内在的残酷性”。他实际是说,飞船的设计宗旨是把“乘客”(封装生物细胞的鳞甲,和封装人蛋的巨蛋舱)当成两层“人肉盾牌”来保护燃料舱,这与一般飞船的设计理念截然相反,但它在这个特例中又是完全合理的。
八人拉着圆形拉手继续往前飘飞。楚天乐已经在轮椅上坐了十年,这时也像大伙儿一样进入了自由状态,轻松自在地飘飞着,这让他感受到心灵和肉体的双重轻松,莫名的喜悦从心田中渗出。这一段短暂的经历对他来说简直是刻骨铭心,甚至影响到他后半生的人生抉择。
鱼乐水一直在旁边照顾他,也照顾着年迈的教宗。他们已经飘飞了两三百米,前边还有同样的距离,由此可见飞船的庞大。教宗突然想起来,问:
“张先生,你说飞船受力轻微,但在降落时呢?等它找到某颗条件适宜的星球——这颗行星很可能有地球那样的重力,甚至更大。如此脆弱的巨型飞船怎样才能安全降落?”
“不,它根本不需要‘安全降落’。”张明先说。
“不需要降落?”
“对。飞船进入重力场后,最外层那些封装着低等生物DNA的中空鳞片首先因重力而脱落,下坠过程中,它的外壳会因大气摩擦而升温,温度超过五百摄氏度时,外壳上的小孔将喷出一种我们称之为‘轻云’的物质,喷出后迅速固化,变成一个巨大的泡泡,把鳞片包在里面。这个大泡泡会把下落速度和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鳞片是脆性的,撞上地面时将破碎,把夹层内的低等生物种子撒播到地面上,然后生命过程就开始了。我说过,由于撒播的是成熟的生物模板,估计在数万年内就能完成新星球的‘地球化过程’。”
“然后?”
“这数万年中,‘褚氏’号一直绕着新星球旋转,空气阻力将使它的轨道越来越低,所受重力越来越强。到一定程度后,脆弱的飞船结构将解体,五百个巨蛋舱将分散降落,降落过程中仍采用轻云物质来保护。到达地面后,同样由脆性材料制造的巨蛋舱将破裂,每个舱中封装的一万枚‘人蛋’将滚落地面,随后在合适的阳光下自动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