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恭王(十一)
“小九……今晚有空吗?”
还在想为什么陈子浩会突然关心起自己来了,被陈子浩这么一问,想也不想就摇头,“今晚陈伯的酒要开坛,他叫我去帮他。”
陈伯压根就没有酒要开,只是混多了鱼龙混杂的地方,九娘很确定陈子浩就是想约她出去……,还是想要去花灯会。
怎么……都要约她去花灯会?
陈子浩的表情一暗,随即又亮了起来。
“若不然我也去帮陈伯……”
“不!……我的意思是说,你也知道陈伯把酿酒当成自个的命,决不轻易让别人碰,陈伯也该等急了,我先走了。”
九娘露出了慌忙的表情,只道了别,似乎真有急事一般,匆匆忙忙的就赶着离开了。
目睹到一切的容丽,心思沉了沉,想起每年王爷都会去花灯节游河,便突生一计。
…………
金都城,华灯初上,处处挂着精美的灯笼,欢歌笑语。
左右各两个婢女似乎对花灯节日格外的热衷,九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会这几个丫头给忽悠出来的,只知道这几个丫头一直念着要和她一起去花灯节,不厌其烦,她就应了……
可千万别在华灯节上面遇上恭王和陈子浩,不然这就尴尬了。
为避免真的遇上他俩,九娘随意在一档小摊上买了个小白猫的面具带上,企图遮住自己的脸。
可是这面具才戴上,转个身,就遇上了现在最不想见到的那两个人其中一个。
“小九……?”
……她能装傻吗?她能装不认识他吗?
“呀,子浩,你怎么也在街上?”
……就隔壁的小丫头那惊喜的表情,想装不认识,估计也难。
带着面具露出尴尬的一笑:“陈伯偏说姑娘家就应该出来逛逛,就不要我帮忙了。”临头,九娘还是把借口绕回到陈伯的身上。
陈子浩表情惊喜,不像是看出九娘的说谎。
几个丫头又念着让陈子浩陪他们几个一起去放河灯,同行的九娘自然不能说不舒服先行回去了,不然任谁都看得出来她是在躲陈子浩。
陈子浩或许对她有心思,但她真的是没有别的想法,看来她也尽早把陈子浩对他的想法给掐灭了才好。
恭王百般无聊的在画舫中听着曲子,一个大致七八岁女娃娃枕在他的腿上,睡得憨甜,还有一个约莫十四岁的小少年趴在船的窗上看外边的夜景,如同是没见过市面的孩子一样。
这两个孩子分别是他的侄子与侄女,皇帝的子女,方睿与德安,并非皇后亲生的,却养在皇后的名下,他多少会看些人,皇后与皇弟如何对这两孩子,他多少知道些,便心疼这两个孩子,故往年在金都的时候,每每花灯节都会带他们出来逛一逛。
“皇叔,你说这些华灯都会飘到哪里去?”少年方睿看着那些顺着河流而飘走的华灯,小小年纪,话语却有解不开的忧愁。
恭王小心翼翼的把腿上的德安放到一旁的皮毛上,盖上了小被子,轻声道:“陪皇叔到船头去。”
一大一小站到了船头,恭王指着河灯飘去的的方向,道:“前方有一个竹拦,会拦住河灯,河灯燃尽,灯纸被沾湿,最终会沉入河底。”
“沉入河底……”少年方睿低下了头,目光渐渐的黯淡了下来。
恭王轻笑了一声,摸了摸他的头顶。
“每个人,每样东西的宿命不一样罢了,只是看你如何选择,如何绝地缝生,虽然河灯会被拦住,但总有一两盏会脱逃,虽然他们最终也会沉入湖底,起码,它们飘得更远,见到了更多。”
笑意渐淡,目光复杂,“睿儿,皇叔希望你长大了之后,多出去看看,多出去走走,见识见识,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心境。”皇宫,实在是太复杂了,人心也会日益复杂,多看看,心胸也宽广些。
少年方睿年纪虽小,却也明白自家皇叔的意思,重重的点了点头,“那待我有能力之后,我就去闯一闯皇叔常说的江湖。”
临风背手到腰后,清风明月,恭王笑意淡淡,目光从岸边上的人一扫而过,但随即像是看漏了什么,视线转回岸边,视力向来极好,一眼便认出在河岸上带着面具与一个男子放河灯的人就是与他说不来花灯节的九娘。
笑意敛去,先进了舫,声音带着一丝凉意,与外边的船夫道:“靠岸。”
九娘突的打了个冷颤,总觉得刚刚有一个凉飕飕的风吹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冷得渗人。
“小九,怎么了?”陈子浩话语中有几分的关心。
也不知那几分丫头是不是约好了,一到了人多的地方,就散了,只剩下九娘和陈子浩两人,九娘也只好等放完河灯就和他说要回王府了。
九娘摇了摇头,专注的把手中的河灯放入河中,才抬头,就见一艘别致的画舫缓缓靠近岸边。
陈子浩看着画舫眼熟,直到画舫靠了岸才想起来,惊道:“这不是王爷的画舫吗?!”
九娘:“……”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还让不让人活了!
作者有话要说:来来来,评论来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