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无限补完计划 > 分节阅读 83

分节阅读 8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才是英国从打败无敌舰队之后,一直能坐稳世界头把交椅的真正原因。

他们总是仔细观察世界上其他国家,只要有任何一个国家发展起来了,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世界霸权,哪怕是之前最亲密的盟国,他也会很快纠结其他国家一起,把这个威胁掐灭在萌芽当中,欧洲地区几个主要的大国,例如法国、俄罗斯、德意志等等国家,都曾经是这个战略的受害者。

接下来将要打起来的这场欧战,归根结底同样是因为德国强盛起来了,有可能成为新的欧洲霸主,这是大英帝国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英国就联合了曾经被他打击过的法国和俄罗斯,试图再次重施故技,把这个竞争对手扼杀。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如何的行动,能决定这些列强对华政策的,永远是看支持我们和打压我们,那个行动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那么就看那个行动能够损失最少的利益,只要你能深刻理解这一点,那么就很容易理解我国的外交方针了。

虽然我们目前国内问题还一大堆没有理顺,加上之前工业底子相当的薄弱,所以目前还有些外强中干的样子,但是凭借着三军将士的英勇奋战,还有科学院那边几项比较先进的技术,好歹算是披上了一身的虎皮,就算我们只能算是一只纸老虎,在没有被人捅破之前,那也是一只老虎,其他人是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不吃肉的老虎的,那么我们这头新出生的老虎,到底打算从谁身上撕下一块肉来,这才是这些列强现在关心的重点。”

顾维钧听完之后思索了半饷,然后才使用不敢肯定的语气询问道:“我想我理解了,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向列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暂时没有加入同盟国或者协约国的打算,目前最大的追求就是,收回那些被割让出去的土地,还有那些剩下的租借地,如果哪一方坚持不肯妥协的话,我们将不得不加入另外一方,用武力来夺回我们应得的东西。”

“没错,看来你的悟性不错,告诉朱尔典等人,我们目前的政策就是武装中立,只要他们肯把那几块剩下的租借地退还给我们,我们就不会偏帮任何一方,要是死赖着不肯还,那么我们就只好枪炮相见了。”林封呵呵一笑,为此次的外交谈判定下了调子。

第四十一章新铁路标准

“没想到,你竟然能这么快就把这条铁路修通,看来所有人都小瞧你了。”搞定菲律宾条约和移民法之后,林封刚准备休息一下,就接到了铁道部部长詹天佑的电报,邀请他参加哈尔滨-包头铁路的张家口-包头段的通车仪式。

“呵呵,我现在总算知道了,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背后支持,你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容易了许多啊,我之前按照前清时候的施工速度来估算,才给出了最快也要到今年六月份才能通车的进度,但是实际开工以后发现,我小看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优势啊。”詹天佑苦笑着说道。

他和顾维钧可是少有的两个,出身前清时代的部长级官员,议会里面好多人在盯着,就等着抓到点小辫子,就把他们踢走换上自己党派的人,所以一直承担这比较大的压力,顾维钧还好了,之前完成了菲律宾条约的谈判和签署,现在在国内几乎无人不知,压力现在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他要再不拿出一点成绩来,恐怕这个部长当得可就不那么稳当了。

“不用担心那些事情,你的能力我是清楚的,你只要专心把铁路造好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会帮你担着的,还是和我说说这个铁路建设的问题吧。”林封对这些事情也有所耳闻,不过从守夜人反馈回来的请报上来看,詹天佑这个人不但有能力,人品也比较不错,这么大一个铁道工程,愣是没有往自己怀里捞过钱,所以那些打算弹劾詹天佑的议案,全部被他在暗地里面压下去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施工,我们已经彻底摸清楚,并且熟悉了新的宽轨铁路的标准,可以说优点和缺点都比较突出吧,新式宽轨和法制米轨、英制准轨轨、俄式宽轨相比,运载能力更加强大,高速运行的时候也更加平稳,在运载超限物资的时候也占优势。

缺点嘛就是需要使用更重的铁轨,还必须使用配套的混凝土轨枕,材料成本上至少要高三倍还多,而且火车的转弯半径也更大,北方平坦地区施工时还好,将来南方多山地形施工的时候,必然要更多的使用隧道和桥梁,施工成本涨个七八倍都有可能,现在国家初创,到处都要用钱,陛下是否能考虑,先按照旧式轨道标准建设,等过些年财政上更加宽松了,再对轨道进行改制。”詹天佑略带小心的说道。

“呵呵,别相信那些报纸上的白痴胡扯,铁路标准乃是百年大计,使用旧式标准建设铁路,看似一开始能够节省下一部分钱来,但是等旧式铁路形成规模时候,就算是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推动整个国家将耗费了几十年财政收入建设的铁路全部废弃,然后建设更加昂贵的新式铁路了。

到时候这庞大的旧式铁路,就会形成我们国家工业发展最大的绊脚石,而且是一块谁都没有能力搬走的绊脚石。”林封可是知道,后世交通最让人吐槽的地方在于,本来铁路类似海运一样,存在着规模优势效应,最适合运输重工业产品的。

但是坑爹的准轨标准把长宽高定的太低,公路标准倒是因为是后来制定的,对长宽高的限制通常更高,结果到最后各种大件物品反倒需要用公路来运输,想要对铁路系统进行升级嘛,铁路系统几十年发展下来,庞大的铁轨长度和机车保有量,除非全国上下十来年不吃不喝,不然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更换,不升级嘛就只能继续这么尴尬的过着。

类似的情况还有长江水运能力,因为兔子建设当年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一方面是不懂的水运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太穷为了省钱,就把那座大桥的高度定的太矮,这座桥建起来之后,后面的大桥纷纷效仿,结果等过几年经济发展起来了,才尴尬的发现因为桥太矮,大型船只进不了长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