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七十四章
村子里的里正与族长听到人报信,跑着赶了过来。里正上前抱拳施礼,脸上堆满笑,说道:“草民乃是村子里的赵里正,不知易知县前来,有失远迎,易知县请随草民去家中坐着吃杯茶吧。”
族长也跟着点头哈腰道:“是是是,草民是赵家村赵氏一族的族长,这里人多嘴杂,村子里的妇人又没见识,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得出口,恐污了易知县的耳朵,还是去家中坐着清净些。”
易青摆摆手,在长条青石上坐下,说道:“不用麻烦两位,本官就在这里坐着就好。正好本官有事情要请问赵里正,按说现在是春耕时节,怎么还有这么多男人坐在这里闲聊,没有下地去干活。本官记得,你们村子里已经拖欠了好几年的赋税,今年可是又想欠着了?”
赵里正神色尴尬,说道:“他们都身子不好,还在吃药养着,一时干不了重活。等养好之后,自然会下地去。”
易青眼神扫去,指着赵大郎几人,讥讽地道:“赵里正可说的是这几人身子不好?”
看着眼前白白胖胖的几人,赵里正实在是说不出口,支吾着含糊道:“这…,草民着实不大清楚,草民虽是里正,也管不着谁家该由谁下地干活。”
易青听后没再多问,转而对赵族长说道:“你是赵氏一族的族长,对族里的事应该清楚,你且说说看,族里为何家家户户都交不出来赋税?”
赵族长吭哧了半晌,才说道:“村子里的田地贫瘠,庄稼收成不好,产不了几个粮食,自然就交不出来赋税。”
易青看了一眼林县丞,他会意站了出来,问道:“敢问你们村子里可有会种地之人?”
赵族长指着旁边看热闹的老翁,说道:“赵老头最会种地,他家的庄稼种得最好。”
林县丞看向赵老头,问道:“敢问老翁,你家的地为何收成能比别人家的好?”
赵老头见问到种地之事,他也不怯场,骄傲地道:“这有什么难,就是多费些力气,只要勤快些,地翻透,多拔草施肥,没有干旱洪涝灾害,地里的庄稼就有收成。”
易青沉着脸道:“土地乃是庄稼人的命根子,赵里正,赵族长,你们见着村子里人所种的庄稼,你们可觉着羞愧?”
两人垂着脑袋都答不出话,于四娘大胆地道:“家里所交的赋税,都是靠着我们这些女人辛苦出海打渔,赚来的几个银子勉强凑了出来,不然连这点地都保不住。易知县,民妇实在是熬不下去,不想与赵大郎过了,民妇请易知县做主,民妇要合离!”
其他的妇人们也跟着大声道:“民妇也要合离,民妇也不要男人了,民妇若是没有男人拖累,日子比现在过得还要好十倍百倍!”
男人们不依了,大声地道:“死婆娘,看老子不打死你,你一个妇道人家,哪轮得到你说话的份!”
一个妇人冲出来,叉着腰淬了一口:“没卵子的狗东西,你靠我养着,还有脸说出这些话来!我要是你这般没出息,早就跳进海里喂鱼,跳进粪坑呕粪,也总算有点用处,亏你还有脸活着,呸呸呸!”
妇人连呸了好几口,男人气焰一下消了下去,抬手挡着节节败退。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吵了起来,易青听了一阵,抬起手阻止道:“好了,大家现在先不要争吵。大周律法规定,夫妻之间可以合离,只要夫妻双方商议好,本官就准你们合离。”
“我不同意!”
“我也不同意!”
男人们马上大声反对。
易青微微一笑,说道:“这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徭役之事。村子里的男人,谁该服徭役,谁心中自然有数,也不用我一一核查。
往年你们都拿银子来抵,去年冬天的傜役银子还欠着,加上今年该服的傜役,是要一并拿银子来抵,还是亲自出人去服徭役?”
于四娘眼珠子一转,马上冷笑道:“银子,哪里来的银子,我今年可不出海了。海上风浪大,说不定一个浪打来,渔船翻了,咱们都得没命。张大嫂你还要不要出海?”
张大嫂也机灵,马上跟着说道:“我也不出海,家里还有儿女呢,我若是死了,他们可就成了没娘的孩子,就靠着那不成器的爹,还不得照样被饿死作数。”
其他几个妇人也连声附和。
易青一眼望去,好些男人都傻了眼。
女人不出海,他们拿不出银子抵徭役。
女人出海,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就算他们再蠢,话说到这个份上,也知道她们会提出条件。
易青说道:“你们先去忙吧,我就在村子里转一转。印章这些都随身带着,为了方便大家,户帖赋税傜役等事情,都一并能在村子里办了。”
作者有话要说:真有女人出海打渔,男人在家只管吃吃喝喝的地方,具体何处就不说了。
家里男人不做事,还敢顶嘴,被女人拿着菜刀追,马上蔫了,哈哈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