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
“青珞!”明夙微微叹了口气,似乎也拿她的霸道毫无办法,“我刚刚遇到程太傅正往这边过来,你们不是该上课了?若是让他看到你们还在这里……”
青珞脸色一变,风述一听,转头便跑:“青珞,快跑啦,让程太傅逮到就完蛋了!”
一群孩子再也顾不得什么竹蜻蜓了,上次吏部侍郎白仁清的儿子白梵,在武修课的时候趁老师没注意偷偷溜去掏鸟蛋,被程太傅逮回来罚他点香顶水盆蹲马步,蹲了整整一个时辰,听说白梵的腿肿了好多天,屁股还被香烫了无数亮泡,走也走不动,坐也没法坐,好长一段时间走路的姿势还又丑又难看,在这群孩子的眼里,程太傅是大唐皇家学院里最恐怖的存在。
孩童们一哄而散,青珞有些不甘心地往老榕树上看了一眼,恨恨地跟着同伴们走了。少年见一群孩子走远,笑着摇了摇头,抬头往树上看了一眼,身形一动,像只灵巧的燕子,双足借着榕树上纠结的树皮突起轻点,闪纵之间,已经落到武青玦藏身的树丫旁,那树丫处的空间比想象中更大,便是再坐下这个少年,也卓卓有余。少年靠着分叉的树干坐下来,看着脸上盖着书册的小女孩:“青玦!”
女孩伸手拿掉盖在脸上的书,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静静地看着少年,波澜不惊。她的眼睛像有魔力一样,将他的全部意识吸进去,少年有一丝恍神。那样平静的表情,如深潭一般的眼神,像是一个经历了沧海桑田的老人,可她明明只是一个刚满六岁的小孩子,每每此时,少年就会觉得自己的感觉太过荒唐,可当他下一秒凝进她眼中的时候,又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怀疑,那样清冷而没有情绪的眼神,如同一面可以倒映一切的冰湖,这世间又有哪个孩子会有那种眼神?
她不出声,只好由他来打破僵局:“青珞年纪小不懂事儿,你别同她计较。”
话音刚落,见武青玦的唇角不易觉察地微微一勾,顿时发现自己说了句蠢话。果然,武青玦淡然地道:“师兄多虑了。她是我堂姐,我当然不会和她计较。”
她的语声清脆、语气平和,不带一丝火气,少年感受不到她语意中是否带有嘲弄之意,一时哑然。武青玦比武青珞还要小半岁,自然也是个孩子,可是谁让这孩子这么老沉稳重又懂事呢?任谁和她相处下来,都不会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子看待,她的性情与她的年纪实在格格不入,所以她才这么孤僻,无法融入同龄孩童的圈子里。
在大唐皇家学院,武青玦绝对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她身份尊贵,母亲是本朝圣文皇帝的皇长女武明玥。大唐皇裔以长为尊,而皇长女武明玥自幼天资聪慧、才气过人、七步成诗、过目能诵,深得圣文皇帝眷宠。据传她十一岁时,已是文名满天下,一篇《安邑赋》得天下文士竞相称颂,恰逢吐蕃使者来朝,使者团中有位学识渊博的大喇嘛,闻皇长女稚龄盛名,颇不服气,在晋见皇帝时趁机出了一首暗含密宗佛理典故,且精妙绝伦的回文诗刁难,朝堂一时无人能答。喇嘛得意地扬言这题是他苦思数年所得,大唐根本不可能有人能答出,若是谁能将这诗答出,他便将那人的鞋子吃下去。这喇嘛分明是笃定大唐才子精诗文的多,即使通佛理的也不少,但未必有多少人精于密宗佛学,所以夸下海口。哪知他打错了如意算盘,皇长女不但读出了他的回文诗,还当场赋了一首回赠,构思巧妙、对仗工整不说,意境更超前诗。喇嘛无颜以对,便有好事者借他之前说的大话挑拨,令吐蕃使团下不来台,一时气氛僵持,皇长女却没有得理不饶人,命人蒸了一只馒头鞋子送给喇嘛,算是化解了这场纷争,吐蕃使团感其仁厚,言今后诚心归服大唐。这件事做得漂亮之极,圣文皇帝赞皇长女“宽仁,有人君之德”,“又居长,宜奉社稷”,虽然没有明文下诏立她为皇太女,但圣文皇帝另外两女一子难与其争锋却是事实,朝堂天下,心知肚明,若无意外,皇长女武明玥绝对会毫无争议地成为下一位女帝。
母亲如此出类拔萃,身为她的女儿,武青玦却显得有些黯淡无光。据传她出生时曾经折腾了她母亲三天三夜,因为胎位不正,导致难产,皇长女一度假死过去,幸得太医医术高明,才把人救了回来,因为这个缘故,圣文皇帝一直不太喜欢她,认为她八字太硬,与皇长女相冲,才使皇长女涉险。武青玦的父亲纪询与皇长女鹣鲽情深,对这个差点儿要了妻子性命的女儿,也一直不甚亲近。再加上武青玦天生性情清冷,喜欢独处,不像别的小孩一样爱在大人面前撒娇承欢,即使每次晋见皇祖母、双亲及长辈都礼数周全,根本挑不到一丝错处,仍是不讨人喜欢。入学之后,也没有发现她继承了父母傲人的才气,她中规中距地完成老师教导的功课,从不出错,但也绝不出色,与天纵之才的皇长女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令对她还抱有一线希望的圣文皇帝失望不已,彻底死了心,久而久之,这位武小姐便成了众人眼里没什么存在感的人物,圣文皇帝不止一次暗示皇长女再生一个孩子,好在不管别人怎么看她,皇长女自己还是很疼这个女儿,也没有把她当成刑克自己的灾星,周遭的人看在皇长女的面子上,表面上还不至于向这小女孩刻薄为难。
但武青玦似乎并不以为意,李明夙感兴趣地看着这个小女孩,别人对她的看法似乎根本不足以影响她,他有一种很强烈的直觉,这个小女孩并不是懵懂地感受不到世俗的人情冷暖,只是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在上面,似乎母亲的疼爱、父亲的冷淡、皇祖母的失望,和其他人的排挤,都不在她思考的范围,那她整天坐在这棵树上,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2007、12、10、23:44
本人旧坑《绾青丝》从12月1日起也要开始竞争女频的包月票了,请喜欢《绾》的朋友,记得投波波一票哦。这两天《绾青丝》的票票上涨缓慢,《绾》书没有包月读者的基础,希望包月的大大们能鼎力支持……(小脸红通通中……)
第二章古怪的女童(上)
第二章古怪的女童(上)
李明夙会这样猜测武青玦,不是没有原因的。
身为武青珞的表兄,李明夙偶尔曾从她嘴里听过一些对武青玦轻视不屑的言辞,他最初也不在意,只当这位素未谋面的皇长女千金性格孤僻,也许还有点儿懦弱,但跟任性的武青珞一样,再怎么也不过是个孩子罢了。他是知道武青珞的性子的,也知道她对这位不得皇祖母喜爱的堂妹一向有些瞧不起。武青珞的母亲是圣文皇帝的次女,与皇长女同一年成亲,却已经孕育了四个孩子。青珞排行第三,上有兄长,下有幼弟,因为她是二皇女唯一的女儿,自幼娇惯,十分得宠,养成了她刁蛮霸道的性子,她与武青玦不同,皇长女多年来只育有一女,没有兄弟姐妹相陪的孩子总是安静些。
然而这种想法在他见到武青玦的时候,却不由自主地转变了。他还记得一年前初次见到武青玦的情景,那日他例行去陪程太傅下棋,在路上撞见自己的书僮少安急冲冲地跑来,说今儿新入学的学生里,有位姓武的小姐好像犯了什么错,被老师罚默《三字经》,让李明夙快去看看是不是青珞小姐犯了事儿。李明夙这才忆起青珞是今天入学,以为是她在课堂上使小性儿,一笑置之,心里想这丫头到了学院还不收敛一下自己那性子,也该给她吃点苦头。谁知还未等他陪太傅下完一盘棋,便见青珞的老师刘夫子拿了一张纸来找程太傅,才知道那被罚的孩子根本不是青珞,而是皇长女的女儿武青玦。
程太傅是大唐皇家学院的院长,也是皇长女武明玥的授业恩师,武青玦既是爱徒呐允且蝗胙П愣运袅诵模肟纯凑夂⒆踊岵换嵋哺盖滓谎熳蚀匣邸K俏淝喃i第一天上课,就在课堂上开小差发呆,刘夫子生气之下,让她默出课堂上教授的内容,武青玦倒也不为难,几下就把刘夫子教的《三字经》一字不错地默下来了。刘夫子见她默出授课内容,不好再说什么,训诫两句也就作罢,但因之前得了院长的交待,自是要向他禀报此事。
程太傅看了武青玦默的那几句《三字经》,捻着胡子沉默了一下,道:“那孩子在哪里?”
“还在教室。”刘夫子道。
“把她带来我瞧瞧。”程太傅道,见刘夫子出去,把手中的纸递给李明夙,“你看看这字如何?”
李明夙接过程太傅递给他的纸,见那纸上整整齐齐写着《三字经》的前十六句,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亲师友,习礼仪”。能默出先生的授课内容倒不稀奇,贵族子弟未入学之前家中请有教席先生习文教字本属平常,何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