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刻舟求剑
“这封信写于二月。’
刘承宗看罢书信,对父亲笑道:“金国汗与国师汗,都远比虎墩兔更有王者气度。’
崇祯六年的二月,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那时刘承宗刚刚起兵东征,消息不可能传到黄台吉的耳朵里。
元帅府尚未取得与朝廷西北会战的胜利,信中所谓攻取战胜之功,至多不过是一刷贺虎臣或客套话罢了。
就跟刘承宗此前的预想一样,这次金国派遣使者,未必是为他而来,重点在于消灭虎墩兔。
黄台吉派出长子前来,很可能就是为安抚这种次要地位的轻视感。
刘承宗将国书置于一旁,对父亲笑道:“大,你见过豪格,觉得他怎么样?”
“很聪明,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他聪明,还是黄台吉聪明。”
刘向禹道:“拜见我时以见长辈的礼仪跪拜,不讲两国之事,到像是在攀亲,他比你大一岁,提到你却必称兄长,格外敬重。”
刘承宗暗笑一声,这事他在还师经过西宁时就已经知道了。
在西宁他召见了三名总兵,打听过金国的事,杨麒等人都有蓟辽任职的经历,对建州及金国都多少有些了解。
从建州到金国,在努尔哈赤军事实力逐步膨胀的同时,政治联姻的笼络手段也格外高超,再加上收继婚的习俗,亲缘关系格外复杂,说到攀亲,金国宗室可谓天下第一。
“他们把姿态放得很低,他见我大喊阿爷,我见他大该喊啥?我可不跟他攀兄弟。”刘向禹问道:“你打算如何?’
“我?’
刘承宗指指自己,笑道:“救虎墩兔,收拾掉国师汗。’
“至于金国,那黄台吉心里想的东西跟我一样,他们必须跟朝廷作战,我也必须跟朝廷作战,结盟不结盟,这是无法改变的时势。
刘承宗说着,抬手在身前挥过,道:“张掖未收、伊犁未平,大明就是块沼泽地,京师被攻陷前,谁跟它死磕谁就得被抱着往下陷,我连六部都没有,可禁不住这么耗。’
每个人猜想别人,都会以自己为蓝本,揣摩别人的行为,刘承宗也不例外。
在他看来,最乐于见得的就是金国跟大明在辽东死磕,大明使劲跟金国打,给他休养生息的时间。
所以反过来也一样,黄台吉也同样会希望大明把主力倾泻至西北战场,缓解东北的压力。刘向禹问道:“那豪格,就这么让他回去?’
“不不不,不让他回去,我们不搭理黄台吉,但尽量笼络豪格,让他在这吃好玩好....好像我们很重视他们,差一点就能结盟了。’
刘向禹叹了口气,纳闷自己这么正派的人,怎么生了个邪里邪气的二娃。
他一听这话,就知道狮子想的是能不能从金国坑点东西,甚至很可能只是为了吊着别人胃口玩。
这不是正道。
他道:“不要结盟,但可派遣使团交好金国,探查漠南乃至辽东道路地形、风土人情、兵力虚实、将帅性格,,只不过人选需格外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