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组织起来
“如此,我们没什么意见,但关键还是如何有效组织山民,并获得每一个山民支持,黄家村近四千人,我们都挨家挨户的上门宣讲,才有这一月的快速变化,其他村落我们不可能挨家挨户的去吧”
于海皎神色凝重道。
这次我们不可能挨家挨户一一去拜访了吧。
“当然,如今的情况与黄家村又不同,而且正因为人数突然增多,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黄家村的办法来,我想我们可以提前让他们去购买一些水稻,大豆,黄豆,棉花,高粱种子,修建水渠,水车就由老刘负责带着黄家村工匠前去各村一边教授那些工匠,一边打造,另外山民我打算按照古代屯田的方式组织起来,比如按户为单位,每五户为一屯,十屯为一队,分设屯长,队长,由各村德高望重者通过举荐产生,如此一个队大约有五十户,三百人左右,按照黄家村的规模,基本上可以编组十来个队,其他村人数没有黄家村多,基本可以编组几个,或者十个左右的队,配以各里尹总管,我们只需要管理这些里尹,队长,屯长即可,由里尹分派任务到各队,再由各队组织各屯展开各方面发展建设,另外每月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各屯长,队长的大会,总结一月所成,听取何方意见,再安排下一个月的任务,如此各村民便可有效组织起来,由屯长,队长带领以后也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李郓向二人说着自己的各项计划。
“恩,这倒是个好办法,屯队也是古代最通用的屯田之法,以后再安排镇一级,县一级,府一级,省一级即可实现上下所有民政,政务安排,而且如今我们可以让德高望重者当任,以后随着扫盲和文化提高,我们还能实现政令直达村一级,比如今皇权不下乡好到哪里去了”
于海皎赞同道。
“我也没有意见”
刘元稷也赞同道。
“这些都是后话,目前都不是最急迫的,目前我们应该做的一是组织各村村民,挖掘水渠,修建水车,购买种子,开始春耕,否则过了这段时日,错过了春耕,就还得再等一年的时间,时不我待啊,更别说修缮,新建村落,砍伐树木,开垦荒地,引水灌溉,先让山民吃饱饭,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见二人同意,李郓点头说道。
于是三人商议已定。
第二日,李郓就召集各里尹,说出了自己的各种建村,建设山谷的计划。
各里尹听李郓打算扶持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