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
来吗?”
“会回来。”
魏嘉牵起女儿的小手,离开江畔,他的随从和马车在堤岸上已等候多时。
多年前,子慕过江而去时,魏嘉正在成亲,一晃女儿都这么大了。魏嘉不禁生出人生飘忽,唯江水依旧的感慨。
西城县位于江北,载周景和庄扬的船一靠岸,就有汉国的士兵前来盘讯。庄扬摘下腰间的符节递给士兵,告知士兵他们是受汉王子刘弘所邀。士兵将他们引见县尉,县尉那边先前就已有文书告知,让他接待,县尉不敢怠慢,派出士兵,护送两人前往长安。
庄扬和周景一路经过因战火焚毁的屋舍,荒凉寂寥的村落。车行数日,没有遭遇过盗匪,倒是遇到许多流民返回故土,在开垦荒地。周景询问护送的士兵,为何流民肯回来种田?士兵说复耕者免田税二年,还发放米粮农具种子。
“这用的是百余年前,信武帝屯田的法子,多半是出自吴军师之手。”
将因战乱逃离的百姓喊回来种田,并给予帮助,避免盗寇滋生,日后又能增收税赋,这是一举两得的法子。
这一路所见,都是战后的颓败,但百姓的生活在慢慢恢复,驻扎的士兵秋毫无犯,汉国一切井然有序。
师徒顺顺利利抵达长安,入住馆舍,当日就有使者过来,说汉王召见周先生。
周景梳洗一番,入殿拜见汉王,被授予博士,并留在汉王宴上饮酒。
庄扬则和周景分开,他被领往一处宫舍,走过气派的游廊,庄扬发现此地侍从皆是女子,只怕这居所中的主人,也是位女子。庄扬心下疑惑,使者已入殿内禀报,随即刘母与刘弘一并出来。
刘母和当年在竹里的样貌有天壤之别,几乎让人认不出来,虽然身份已改变,刘母的亲和未改,见到庄扬,她惊喜说:“真是二郎!”
庄扬的目光从庄母身上移到刘弘,刘弘正对着他微笑,温和唤他:“二郎。”
庄扬慎重地在阶下行拜礼:“拜见夫人、公子。”
“快扶二郎起来,不用行礼。”
刘母催促侍女,刘弘已先行一步,将庄扬搀起。
两人有数日不见,自锦官城一别,相互思念,对视时,刘弘眼神里都是柔情。
刘弘年幼时,刘母就常念叨他,要他长大后报答二郎。这次庄扬前来,刘母热情招待他,那态度不比对自己的亲儿子差。
这日庄扬被刘母留下用膳,在座的,不过是庄扬、刘母、刘弘三人而已。在竹里时,他们也曾三人一起用餐,只不过那时庄扬是主人,而今日庄扬是客。
宴席上,刘母询问庄扬庄家搬去锦官城后的情况,甚至还不忘关心庄扬有妻儿了吗?庄扬回答还未成家。
“二郎年纪也不小了,是得考虑婚姻大事,就没有心仪的女子吗?”
在刘母看来,二郎仁爱、温柔,儒雅又漂亮,实在是人世难得一见的君子。刘母是没有女儿,否则她很乐意将女儿嫁给庄扬。
“实在愧疚。”
面对刘母的询问,庄扬心中确实愧疚。
“二郎,喝酒。”
刘弘打断刘母的话题,为庄扬敬酒。
“我跟阿弘说了,朝中职务许多空置,正好让二郎选一个。”
难得庄扬过来一趟,刘母很热情,寻思要报恩。
刘母跟在刘爹身边,也算见了大场面,许多官员,在她看来品格远远不及二郎。
“这实在不敢当。”
庄扬笑意不改,他知晓刘母想报答他,可他不需要官职,也不需要财宝,他不需要他们母子报答。
“就是跟在阿弘身边也好啊,帮我看着他。我一个妇人,管不到他去打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