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
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这样“铁面无私”,不惜把“心黑手辣、残酷无情”等最最丑陋的“贬义词”加在自己头上,也要对失败了且不再构成威胁的敌人穷追猛打。等真正的敌人打光了,没有了斗争对象时,就在自己的队伍里抓出几个人,冠以“阶级敌人”的头衔(如“新生资产阶级分子”)来打斗;最后居然把亲人也抓了出来。正所谓“干革命革到自己家里来了”。
那时中国人生活的首要主题就是“革命”和“阶级斗争”,也就是“中国人斗中国人”,并且斗争的手段花样翻新,极尽残酷无情,总之是尽可能极端的方式。就算阶级敌人(多数是持不同意见的人)被打倒了,不再对革命队伍构成任何威胁,也要把他“批倒批臭,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革命本来是推进人类进步的运动,可如果“革命”本身毁灭了最基本的“人道”和“人性”,这样的革命就只有“名词”上的意义了。
不仅如此,连上世纪前期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写了“痛打落水狗”这篇杂文,供后世的中国学生学习朗读。他教导中国人把“敌人”(此人并非真个罪大恶极,仅仅因为他没和自己站在一边,有时仅仅是因为观点不同而已)当成一有机会就会咬人的狗,不能对他存有半点同情和幻想,即使对方落水了也要狠狠地痛打,就是成为“死狗”也不能放过。
鲁迅无疑是上世纪最最清醒的中国人之一,这从他的几篇小说,尤其是《药》可以得到证明。连他老人家也有这等极端的思想,就更不用说普通中国人了。鲁迅写得最多的作品是杂文,可文学价值最高的还是他的小说。很难想象《阿Q正传》、《祝福》、《故乡》、《药》和《白光》的作者,在后期居然把"丧家的资产阶级的乏走狗"这等充满人身攻击的字句作为他作品的题目。
我们那一代人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就这样在心灵深处播下了仇恨和极端的种子。
(二)
童年时代已成为过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国人应该成熟了许多,可实际情况怎样呢?
一是《象雷锋那样》这首歌仍在部分中小学校传唱,不同之处是和爱情歌曲一起唱。更多的情况是在唱完“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后,又跟着唱“对待敌人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二是在“阶级敌人”作为一个集团势力被消灭后,公开的有组织的暴力复仇停止了,可地下的暴力和仇恨仍象深秋的野火一样逞燎原之势。帮派和黑势力挑起的血腥械斗使中华大地没有宁日。
去年在家乡的那个小县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血案。一个姓蔡的小流氓在商店买鞋时和店主发生口角,被旁人劝开了。按理此事不应酿成血案,因为蔡某和店主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争吵时没有造成经济或肉体的伤害;周围也没有蔡某的相识,不存在丢面子问题;至于口角时说的一些过头话也大可不必认真。可蔡某并不这样认为,他认定店主泼了他的面子,一瞬间就对店主怀有“深仇大恨”,并发誓要报仇雪恨。如果当时气头上这样想还情有可愿,问题是过了三天后蔡某依旧怒气冲冲,竟然串通了四个同伙实施复仇行动。他们在人流量最多的时刻拿着大砍刀闯进了这家鞋店,当众把店主砍翻在大街上。蔡某还不解恨,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刀砍断了已丧失抵抗力的店主的四肢,好象他俩有八代的血海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