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立深情人设的书生
蒋修将三十亩地分为三种:良田,旱田,和刚开荒出来的劣田。分别记录它们的长势和收获的情况。
从六品的官员没有上朝的资格,但翰林院的编纂又不同,翰林院作为最清贵的衙门,是最常能接触到皇帝的部门。
像蒋修这样的从六品小官,都有机会去宫中见皇上。
当然他不是去给皇上奏报朝政的,而是站在旁边记录皇帝言行的,如果皇上有需要,他还要负责讲讲经史,草拟一些文稿。
大部分时候,都是站在一旁充当没有感情的‘记录仪’。
但是今日,毫无感情的‘记录仪’直接从旁边站了出来,向皇上呈传递了一份奏折,一份关于高产作物的奏折。
如此行径,已经是违背了规矩,如果对方不是口称试种出了高产的粮种,皇上可能都不会看这份越级上报的奏折,但事关高产的粮种,除了昏庸之君,恐怕没有皇帝会不在意。
“良田亩产一千一百斤,旱田八百斤,刚开荒出来的劣田五百斤,三个月便能收获!蒋爱卿,这奏报上的数据可是属实?”皇帝不敢置信地问道。
这是一查便知的事情,他的这位新科状元应当没有理由作假,可这样的亩产量,委实让人不敢相信。
“微臣奏折上所言,句句属实,还请皇上明鉴。”
若真有这样的粮种,那可真是朝廷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朕今日便随你去瞧瞧这亩产千金的粮种长什么样。”
皇帝出巡,即便是白龙鱼服,那阵仗也大的很,更不要说此次是去看粮种的,自然要带上一些懂行的官员去。
蒋家这个小小的庄子,头一次迎来这么多的人,在知道领头的是当今圣上后,蒋父……彻底不会说话了。
好在,皇帝和这些官员们问话,他儿子都能回答,他儿子若是顾不上,还有老伴儿在,总归是不会误事儿的。
蒋父心里既有几分胆怯,但又有几分轻松,毕竟有儿子和老伴在前边顶着,他在旁边充当一个木头人也没什么,口笨拙舌的,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些大人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