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明灯
“唉……要我说,就该砍了庆氏满门脑袋,血债血偿!”
台下见到这一幕,气得声音暴涨,议论纷纷,对这样的结果相当不满。台上单氏遗孤重出,议论声就小了,等待着下一幕的故事。
单氏遗孤拜君王,陈情说惨案。
他是顶替的旁人户籍参加考试,身上同样有罪,甚至是欺瞒君主的大罪,律法上要斩首,但单氏遗孤知道这件事,仍选择了向君主陈情。台下人的心提了起来,小声抱怨着“那也该先杀了庆氏的头”。
谁料,台上扮演着君王的人张口唱道,“护百姓爱民为国,为活命有情可原,二十年惨案,今朝得雪,庆氏作恶,死罪难逃。”
峰回路转,台下一片为单氏遗孤得偿所愿的欢呼声。
故事最后,台上一边是单氏遗孤改回本姓,细心奉养救下他的忠仆,造福于民,与君主君臣相得;一边是庆氏斩首,倒在旁边无人理睬。
结局将“好人好报、恶有恶报”的核心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单氏遗孤与“君主”相携回到幕后,台下还有人议论着单氏遗孤这样做的好坏。
“有官府在呢,不能随意shā • rén。”
“可要不是单家子有学识,考进了官府,哪有最后为他重新审案,罚庆氏的事?”
两个故事,一个警告做官不能为所欲为,一个表示shā • rén偿命却不能因此违反律法。不管是看热闹的,还是细细品味故事的观众,都有所得。
普法小故事,讲的既是法律,也是人性。
而读懂故事的同时,观众接收到的“考试做官”、“圣明君主”等等暗示,也是薛瑜有心设下。人的刻板印象是很奇妙的存在,做不到像军中洗脑那样引导所有人,但别的还是能做的。
“殿下。”
还在思考之后选择什么方向编成戏文的薛瑜循声回头,江乐山拱手行礼,沙哑的声音有些哽咽,“臣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