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是谁?
付赤川一想到这个可能,脸都绿得跟抹了一层铜锈粉似的,他舍不得放弃这些年的努力,更不想跟秦皇一起臭名远扬,所以他就必须一力主张释放岑焉,尽最大的可能,挽回“刺秦”案带来的恶劣影响。
所以在赵昊忍着不一刀劈死岑焉的冲动只能在勤政殿里发泄怒火的时候,付赤川已经当机立断的奔走在秦国几位重臣的府笫间,不知让出了多少利益,费尽了多少口舌,放低了多少姿态,才换来了重臣们一致的意见。
放了岑焉这个态度是一致的,但分歧在于,李敏和西楚使节团一干人等,是杀,还是放。
以付赤川的看法,当然是通通放了,本来就是秦皇理屈,既然连岑焉都放了,干脆一放到底,也好博个知错就改、宽宏大量的好名声。
但大司马赵绘不答应。
司马府掌秦国兵事,赵绘就是典型的武人,一身的杀气,认为秦国威严不能冒犯,秦皇更不是谁想刺就能刺的,秦皇扣押岑焉,确实是不仁之举,但放了人就无过,李敏敢当殿刺杀秦皇,就该以刺客论处,当五马分尸以示众,警告天下人。
至于西楚使节团,更不能放,李敏是随团而来,谁知道这是不是西楚的阴谋,西楚皇必须给个说法,否则,秦国就是处死使节团一干人等,都是占了理的。
大司马说话,分量极重,自然附和者众多,以付赤川目前的影响力,根本就争不过赵绘,所以他只能对赵昊道:“赵司马为我秦国威严计,所提议的处置方式原也妥当,但陛下也要顾虑一下天下大势,如今秦国正面临千夫所指的局势,虽说放了岑焉可以化解此局,但若要完全消弥因此事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却不是一日两日能做到的,在此之前,秦国当韬光养晦,不可再擅造杀孽,以免给世人留下残暴不仁的印象,陛下,民心虽非实物,不可称量,却重逾千钧,万万不能轻忽啊。”
就算“刺秦”一案上,秦国拿出十足的证据证明是西楚的阴谋,但西楚只要站出来说一声是为了营救国士,瞬间就能洗白自己,还能狂捞民心。这种资敌之事,何苦为之,还不如干脆点,通通放了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