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刺秦
然而凌寒早已经走远,他听不到、也没有多少兴致再去听永宁公主说出当年内情,那些,对他来说,真的毫无意义了,真相是模糊的,仇人是明确的,这就够了。他的脚步只向着前方,永不回望。
当夜,永宁公主的尸体就被人从凤仪大狱里秘密运出,凌寒算得上仁慈,竟还厚葬了她,事情办得无人知觉,就连暗里盯死了凤仪台的赵汶庆,也不知道永宁公主已经死了。
不过永宁公主的死活他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晋王被勒令闭门思过,虽然明面上的罪名是君前失仪,但暗里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事儿要是往阴暗里想,天晓得被关在晋王府里的那个晋王,还是不是真正的晋王,反正越国夫人和谢谨言都不在西京,西楚皇要是弄个冒牌货取而代之,都没人能发现,晋王的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关个几年再放出来,形容大变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然,想是这么想,赵汶庆还是不大觉得西楚皇能干出这种事来,只是到底得确认一下,于是鼓动赵沉香就登门探望晋王,赵沉香一口拒绝。
“风尖浪头上,皇叔就安分些吧,也不怕侄女我进得去,出不来?”
西楚皇只处置了晋王,没拿赵沉香开刀,赵沉香也不是真的胸大无脑,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送上门口给西楚皇祭刀。
被一向不安分的人劝着要安分些,赵汶庆气得脑壳都疼,要是可以,他掐死这个侄女的心都有。
无论这对叔侄间有多少矛盾,在对付西楚这一点上,倒是立场一致,赵沉香虽然拒绝了赵汶庆的提议,但却另出一个主意,让赵汶庆往外头散些流言,提一提永宁公主指证凌寒不是西楚皇室血脉的事,再提一提晋王因为知道这个秘密,已经被西楚皇秘密处置了,如今在晋王府里的那个根本就是个替身之类的。
流言不需要实证,一些似是而非、捕风捉影的话,就足够被人拿来当谈资了,更何况还是这么劲爆的流言。到时候就看西楚皇的反应,也足够他们拿来制造更劲爆的流言了。
赵汶庆还在等待秦皇的指示,并不想现在就冒头拿这件事做文章,他自来是个谨慎小心的性子,思忖再三,还是没有动手。放流言容易,但要怎么收场却需要很深的考量,更不能牵扯到使节团的身上,毕竟如今他是人在屋檐,不能不低头。万一被西楚皇知道是他在这里头搞风搞雨,要动摇西楚皇的地位,就算“两国相交,不斩来使”,他也逃不掉一个死字,惜命如他,岂能轻易冒险。
也就在赵汶庆把这个劲爆十足的谣言生生按死在心里的时候,秦都却爆出了劲爆程度完全不下于这个谣言的事情。
“刺秦”案发,李敏在使节团晋见秦皇的典礼上,剑指秦皇,指责秦皇扣押囚禁其师岑焉,对国士无礼,如同藐视圣人,轻贱天下文士,众目睽睽之下,这件事根本就无法压住,如同从西北原上刮来的一股飓风,瞬间刮遍天下。
把很多看好秦国能在争霸中夺取最终胜利的人都刮懵了,而这些人中,不乏一些有才学的、有志向的,其中稷下学子也有不少,毕竟吴国没了,他们总得有个下落处。
纵观眼下的天下局势,无非就是楚、西楚和秦三国而已。楚皇像个疯子,近几年来连出暴政,早已让楚国内民怨沸腾,有志之士自然将之列为下下之选。
而西楚皇虽然名声不错,收复越地后又涨了不少声势,但一则越地开发海贸的事,还没怎么怎么流传开来,知道的人不多,大多数人还是将越地当成西楚的累赘,而不是聚宝盆;二则西楚皇登位时间不过二三年,初初坐稳皇位,朝中又有韩察和林阁老这两尊前任西楚皇留下的重臣宿老,使得他这个皇帝在外人看来怎么都有几分弱势,尤其是楚国和西楚之间恩怨太深,边境上正打着仗,无论谁有理,打仗都无疑是一件虚耗国力的事情。
相比之下,吞并了吴国的秦国,不但没因为战争耗掉国力,反而得到了吴国财富的补充,国力一下子暴增,更兼吴国是产粮地,秦国从此后勤补给无虞,这又是一大优势,且战胜之国,士气如虹,民心如炉,皆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