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投石问路
英国的选举历史可以追朔到13世纪,每个市镇选派2名自由民代表参加等级会议
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选举制度。
第二年,即1689年,由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了《权利法案》,明确规定国会议员(下院)实行自由选举。
从1832年起到1881止的49年中,英国进行了多次选举制度的改革,实现了逐渐向普选制靠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选举制度。
1832年的选举改革,重新安排了伦敦下院议员席位布局,规定了选民登记制度,议员的提名制改为选举制,改革扩大了公民权,使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
1867年英国选举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把公民权扩大到自治市的普通男性市民。
1872年的选举改革,颁布了有名的秘密投票法,目的是消除选举中的高压和贿赂手段……
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英国的选举制度在逐渐完善中,向着更加公平民主,更多公民参与,更加透明而公正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普选制度。
澳洲的选举政策与英国亦步亦趋,来自大英帝国的最新政策总是能够在澳洲得到迅速推广,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样体现了这一进程。
澳洲如今的选举制度,距离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还很远,需要在今后逐步完善。
妇女没有选举权,没有正当职业的成年男人没有选举权,固定资产没超过60英镑没有选择权,缴纳税收不超过10英镑没有选举权。
现有澳洲人口结构中
白人男女比约为7:3,这意味着接近200万的人口中,拥有选举权的成年男性不足百万之数,约为九十余万人,当前澳洲南部经济不景气,很多白人农场主纷纷破产,拥有合法投票权的就更少了。
移民则不同,男女人口比例约为:,相差非常悬殊。
百万入籍人士几乎皆为男性,普遍拥有符合标准的固定资产和纳税资格,唯一头痛的是没老婆。
虽然,近万名来自中美洲的土生白种女人缓解了这一急迫需求,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矛盾依然尖锐。
来自大陆的自由移民中妇女同样很少,绝大多数是抱着发财梦前来闯荡的男人,尤其以青壮年为主,令男女比例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拥有合法选举权的入籍人士,九成以上都是致公党的坚定支持者,奠定了致公党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