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江湖少年春衫薄
【碧玉刀】
01
春天。江南。
段玉正少年。
马是名种的玉面青花骢,配着鲜明的、崭新的全副鞍辔。
马鞍旁悬着柄白银吞口、黑鲨皮鞘、镶着七颗翡翠的刀,刀鞘轻敲着黄铜马镫,发出一串叮咚声响,就像是音乐。
衣衫也是色彩鲜明的,很轻,很薄,剪裁得很合身,再配上特地从关外来的小牛皮软马靴,温州“皮硝李”精制的乌梢马鞭,把手上还镶着比龙眼还大两分的明珠。
现在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的时候,一阵带着桃花芳香的春风,正吹过大地,温柔得就仿佛情人的呼吸。
绿水在春风中荡起了一圈圈涟漪,一双燕子刚刚从桃花林中飞出来,落在小桥的朱红栏杆上,呢喃私语,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段玉放松了缰绳,让座下的马,慢慢地踱过小桥,暖风迎面吹过来,吹起了他的薄绸紫衫。
就在这件紫绸衫左边的衣袋里,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叠崭新的银票,足够任何一个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舒舒服服地花上三个月。
他今年才十九,刚从千里冰封的北国,来到风光明媚的江南。
栏杆上的燕子被马蹄惊起,又呢喃着飞入桃花深处。
段玉深深地吸了口气,只觉得自己轻松得就像这燕子一样,轻松得简直就像是要飞起来。
但是他也并非完全没有心事。
家教一向最严的中原大豪段飞熊夫妇,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就放他们的独生子到江南来。
段玉此行当然也有任务的。
他的任务是在四月十五之前,赶到“宝珠山庄”去向他父亲少年时的八拜之交,“江南大侠”朱宽朱二太爷去拜寿。将段家祖传的宝物“碧玉刀”带去做寿礼,然后再把朱家的宝珠带回去。
“宝珠山庄”最珍贵的一粒宝珠,就是朱二太爷的掌上明珠。
她今年才十七。
她叫朱珠。
据说朱二太爷今年破例做寿,就是为了替他的独生女选女婿。
姑苏朱家是江南声名最显赫的武林世家,朱大小姐不但是有名的美人,还是有名的才女。
听到了这消息,江湖中还未成亲的公子侠少们,只怕有一大半都会在四月十五之前赶到宝珠山庄。
段玉是不是能雀屏中选,把这粒宝珠带回去,他实在没有把握。
这就是段玉的心事。
还有,段家的碧玉刀非但价值连城,而且故老相传,都说其中还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
无论谁只要能解开这秘密,他立刻就可能变成富可敌国的武林高手。
江湖中的豪强大盗们,对这样东西眼红的自然也有不少。
他是不是能将这件家传之宝平平安安地送到宝珠山庄去,他自己也没把握。
这也是他的心事。
但是在这江花红胜火,春水绿如蓝的江南三月,还有什么心事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年人抛不开,放不下的?
假如还有一样,那就是他临出门时,他父亲板着面,耳提面命,再三嘱咐他,切切不可忘记的七大戒条。
直到现在,他仿佛还能听见他父亲那种严厉的语声:
“以你的聪明和武功,已勉强可以出去闯闯江湖了,但这几件事你还是千万不能去做,否则我保证你立刻就有麻烦上身。
“这是我积几十年经验得来的教训,你一定要牢记在心。”
段玉从小就是个孝顺听话的孩子,这几样事他连一样都不敢忘记,每天早上一醒过来,都要在心里反复念几次:
一、不可惹是生非,多管闲事。
二、不可随意结交陌生的朋友。
三、不可和陌生人赌钱。
四、不可与僧道乞丐一样的人结怨。
五、钱财不可露白。
六、不可轻信人言。
第七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千万不可和陌生的女人来往。
段玉一向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他不但健康英俊,彬彬有礼,而且很喜欢笑,很会笑,笑得很甜。
何况他鲜衣怒马,年少多金,女人见了若不喜欢,那才是怪事。
这本是段飞熊段老爷子最引以为傲的一点,现在却变成最担心的一点。
“女人本来就是祸水,江湖中的坏女人尤其多,你只要惹上了一个,你的麻烦就永远没得完了。”
这句话段飞熊至少对他儿子说过了五十次,段玉就算想忘记都困难得很。
你说是不是?
02
江南的春色若有十分,那么至少有七分是在杭州。
杭州的春色若有十分,那么至少有七分是在西湖。
有人说,西湖的春色美如图画,但世上又有谁能画得出西湖的春色?
你路过杭州,若不到西湖去逛一逛,实在是虚度一生。
你到了西湖,若不去尝一尝三雅园的“宋嫂鱼”,也实在是遗憾得很。
现在段玉恰巧路过杭州,到了西湖,他当然绝不会留下个遗憾在心里。
宋嫂鱼就是醋鱼。
鱼要活杀的而且要清蒸才是最上品的,蒸熟了之后,才浇上作料送席,所以送到桌上还是热气腾腾,那真是入口就化,又鲜又嫩。
正如成都的“麻婆豆腐”,醋鱼叫作宋嫂鱼,就因为这种做法是南宋时的一位姓宋的妇人所创始的。
但西湖水浅,三尺以下就是泥淖,鱼在湖水里根本养不大。
而且西湖根本就不准捕鱼,在西湖捕鱼,搅浑了一湖碧水,岂非也就跟花间问道,焚琴煮鹤一样,是件大煞风景的事。
所以醋鱼虽然以西湖为名,却并不产自西湖,而来自四乡。
尤其是塘栖乡,不但梅花美,鱼也美。
那里几乎是户户鱼塘,装鱼入城的船,船底是用竹篾编成的,比西湖的画舫还大,鱼在船底,就好像在江水里一样。
船到武林门外,在小河埠靠岸,赤着足的鱼贩子就用木桶挑进城里去,木桶里也装满了江水,桶上的竹箩里,还装着一大箩鲜蹦活跳的青壳虾。
在曙色朦胧的春天早上,几十个健康快乐的小伙子,挑着他们一天的收获,踏着青石板路往前走,那景象甚至比醋鱼更能令人欢畅。
于是临湖的酒楼就将这些刚送来的活鱼,用大竹笼装着,沉在湖水里,等着客人上门。
西湖的酒楼,家家都有醋鱼。
定香桥上的花港观鱼,老高庄水阁上的五柳居,都用这种法子卖鱼的。
只有涌金门外的三雅园是例外。
段老爷子最欣赏的就是三雅园,只要到了西湖,少不了要到三雅园去活杀条鲜鱼,清蒸了来下酒。
所以段玉也到了三雅园。
三雅园就在湖畔,面临着一湖春水,用三尺高的红漆雕栏围住。
栏杆旁有十来张洗得发亮的白木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准备有鱼饵和钓竿。
鱼已放入湖里,用竹栏围住,要吃鱼的,就请自己钓上来。
自己钓上来的鱼,味道总仿佛特别鲜美。
段玉钓了两尾鱼,烫了两角酒,面对着这西湖的春色,无鱼已可下酒,何况还有鱼?
所以两角酒之后,又来了两角酒。
段飞熊没有关照他,叫他少喝酒,只因为人人都知道段家的大公子有千杯不醉的海量。
无论谁要想将他灌醉,那简直就好像要将鱼淹死一样困难。
酒是用锡做的“爨筒”装来的,一筒足足有十六两。
四角酒就是四斤,段玉喝的是比远年花雕还贵一倍的“善酿”。
这种酒本就是为远来客准备的,虽然比花雕贵一倍,却未必比花雕好多少。
真正好的是陈年竹叶青,淡淡的酒,入口软绵绵的,可是后劲却很足,两三碗下了肚,已经有陶陶然的感觉。
段玉喝的虽不是竹叶青,现在也已有了那种陶陶然的感觉。
他喜欢这种感觉,准备喝完这两筒,再来两筒,最后才叫一碗过桥双醮的虾爆鳝面来压住这阵酒意。
听说这里的面并不比官巷口的“奎元馆”做得差。
杭州人大多都能喝酒。
他们喝酒用碗,一碗四两,普通喝个六七碗都不算稀奇。
但一喝就是五六斤,就有点稀奇了,何况喝酒的又只不过是个十bā • jiǔ岁的年轻人。
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注意他了,眼睛瞪得最大的,是旁边座上一个也穿着浅紫长衫的白面书生。
这少年的年纪好像比段玉还小两岁,大大的眼睛,挺直的鼻子,穿着很时新,样子很斯文,很秀气,看来正是和段玉出身差不多的富家子弟。
最妙的是,他桌上也有好几个四碗装的空爨筒,显见得酒量也不小。
酒量好的人,通常总是会对好酒量的人有兴趣的。
所以他忽然对段玉笑了笑。
段玉没有看见。
其实他也早已在注意这大眼睛的年轻人,也不是对这人没兴趣。
只不过段公子虽然初入江湖,但却绝不笨,也不瞎,事实上,他比大多数人都聪明得多,眼睛也比大多数人亮得多。
他一眼就已看出这大眼睛的小伙子,并不真的是个小伙子,而是个大姑娘女扮男装的。
“在路上千万不可和陌生的女人打交道。”
这教训段玉并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他一向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好孩子。
所以他眼睛就一直盯在对面的一艘画舫上。
这画舫是从柳荫深处摇出来的,翠绿色的顶朱红的栏杆,雕花的窗子里,湘妃竹帘半卷。
一个风姿绰约的绝代丽人,正坐在窗口,调弄着笼中的白鹦鹉。
她一只手托着香腮,手腕圆润,手指纤美,眉宇间仿佛带着种淡淡的幽怨,仿佛正在感怀着春光的易老,情人的离别。
她也是个女人,只不过距离远的女人,总比旁边桌上的女人安全些。
至少她总不能飞过这五六丈湖水,过来找段玉的麻烦。
但旁边桌上的女人要过来就容易得多了。
现在她就真的好像有这意思,忽然抱拳道:“这位兄台请了。”
段玉看了看后面,又看了看旁边,好像还不知道别人找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