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日常
枣祗说道:“主公盐不够了。上次主公说盐能消毒,几次打仗和平时训练中受伤的士卒用掉不少,效果确实很好。再加上之前加大训练量之后盐的消耗也增加不少。本来在陕县也抢了不少盐,但是最近也所剩无几了。”
“哈哈小事小事,不必担心。回头准备点东西咱们自己提炼食盐。”
确实赵昂没担心过盐的问题,阳城离运城盐池很近,上次勘察地形的时候就知道了,本来就是中国古代产盐名地,大名鼎鼎的解盐就说的这里产的盐。
不过现在这里打仗弄的荒废掉了,只能在周边采集一些自然解析出来的盐,杂质很多虽然也能食用,但坏处不小。而提炼盐的技术一般人也不会,所以枣祗才来找赵昂解决问题。
赵昂把提炼食盐的一些方法和工具向枣祗解释了一遍,随后让他自己找匠人们制作,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好了。
这些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都不难,先把盐水用过滤池过滤一遍,把不可溶解性的杂质过滤掉,再用大锅烧开水把盐都放进去,一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将盐水放凉,便解析出来很多盐。
之所以要烧开水溶解盐,是因为盐的溶解度和温度成正比。而其中很多可溶杂质却没有这个特点,比如硝石只有在很低的温度下才会解析出来,所以很多内陆盐池都是东产硝石夏产盐。
这种食盐雪白无比,毫无杂质,没有很多古代盐的苦味,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如果用来卖的话也是能赚大钱的。
嘱咐了枣祗自己操作并且要注意保密,主要的制作都要用少量的辅兵来完成。这些人都封闭管理,绝对不准许跑掉,制作量不要过大,目前够自己吃的就好。至于未来贩卖的问题,到时候再说。
提起盐的问题,赵昂却想到了肉食问题。最近几个月周边的野物基本被打光了,每次都是大队围猎多少猎物也不够打啊。
养殖业只能小规模慢慢发展,渔业的话主要是缺渔网,上次已经吩咐工匠的家眷都去织网了,这样也不用白白养活她们了。
古代人使用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鱼网。虽然这种渔网易腐烂,坚韧度差,但胜在材料简单易于制作普及,而且由于鱼类的出~水即死,不易运输,不易保存,容易腐烂导致不能作为主要肉类产品,所以捕捞过多也没什么用。
而腌制成鱼干需要的盐过多,古代盐价格很高导致这种方式无法普及,所以一直得不到大的发展。
现在赵昂这里自己产盐,并且产量很大,这种产业就很有发展余地了。而却渔业的大规模养殖并不困难,并且可以同时发展一些相关产业,既能解决一部分肉食问题,又能作为水源储备。
想到这里,赵昂立即起身直奔工匠区,找来了几个负责人后,赵昂提出了渔网的改进问题。
赵昂见过很多现代渔网的样子,构造上能提出很多建议,但是在材质上却毫无办法,塑料这种东西汉代可没有。
最后还是一个木匠提出来可以试试用桐油浸泡渔网反复晾晒,以增加韧性和抗腐蚀能力。
这种方法多用在造船之上,估计对渔网的作用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