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二更)
还好这件事她早有准备。
之前她从蒋家拿了那个工位给唐狗儿的小叔之后,投桃报李,写了两个方子给蒋嫂子。
一个是枣夹核桃,一个是脆枣。
两样都不是多难的东西,但胜在创新,要是蒋嫂子跟蒋美兰关系好,可以跟蒋美兰提起来,后面用到枣厂里,不说升职,加薪是没问题的。
任行点着头,“噢噢,他家啊。”
他又摸了个两个,二宝一个他一个。
林宝穗忍不住赶人,“这些是要路上吃的,你们别来捣乱了。”
“还没给大宝和三宝吃的。”任行说着,拿了三个。
其中之一毫无疑问的进了他嘴里。
林宝穗已经懒得说他了,看着任行出了厨房,连忙把做好的东西换了个地方晾晒。
做完这些还要做点儿卤味。
味儿重的更适合在火车上吃。
林宝穗分批次煮了牛肉、猪蹄鸡爪这些。
东西还没出锅,任行已经寻味而至了。
他视线在满满当当两盆的东西上扫过,商量道,“嫂子,这里面能不能留一些给我吃啊?”
林宝穗迟疑起来。
倒不是她吝啬,实在是这东西看起来还行,但不耐吃。
今天吃一顿,明天离开之前吃一顿,以卫云州和任行的饭量已经不剩下什么了。
任行一抹脸,声音沉重下来,“嫂子,你是不知道,你跟老大你们这么一离开,我在富平县就没有认识的人了。”
“而且我在不对,平时也不太方便开小灶。我自己也很难凑齐这些东西做。一想到往后几年、十几年,我都只能怀念这个味道,我……”
“行了!”林宝穗打断他。
“卤水留着,我明天早上在买点儿肉,给你卤一锅。其他的东西你想吃什么自己买,都给你做。”
任行满脸感动,“嫂子,我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
林宝穗受不了这种煽情的氛围,摆了摆手,“没事。”
第二天一大早看到厨房的东西时,她就开始后悔了。
任行,不值得她心疼。
这波东西,一锅煮不下。
至少得三锅。
任行还在一边挠头,装傻充愣,“啊?我买多了么?我还怕累着嫂子,没敢多买呢,想着这些也就是半锅的量。”
林宝穗白他一眼,“那我只取半锅卤,剩下的你拿回去。”
别人相信,她可不会相信任行的规划!
任行可是那种抓米都能精准控制量的人。
怎么可能不知道一锅和三锅的区别。
好在东西都处理干净了,只是卤制的话并不麻烦。
林宝穗深吸一口气,把东西焯水,一次放了进去。
只是费点儿时间而已。
直到离开前一个小时,才彻底卤好。
林宝穗也不跟任行客气,从他那堆肉里面切了一小块儿牛肉,放进了饭盒。
任行喜滋滋的收了自己那部分,“嫂子我送你们去火车站。”
他开了车过来的。
林宝穗抱着小宝坐在副驾驶上,卫云州则是抱着大宝,跟另外两个孩子坐在后面。
车子刚启动,后面就传来了赵英兰的声音,“宝穗!”
林宝穗让任行停车,降下车窗看去。
赵英兰松了口气,冲过来给她塞了个包裹,“还好赶上了。里面是我绣的鞋垫儿,够你穿两年的。到时候你要是还没学会绣,我就再给你寄。”
林宝穗捏着小包裹笑了下,“行。你也是,要是遇到什么难事,一定要写信给我,不要瞒着我知道么?”
赵英兰点点头,“行了,你们走吧。别耽误了车。”
林宝穗也应下了,不过没转回头,而是盯着赵英兰看了会儿。
还有件事,她犹豫了一下,最后选择没说,冲赵英兰笑笑,摇上了车窗。
是高考的事。
赵英兰跟她差不多大,恢复高考那年也就是二十四左右。
这个年纪看起来有点儿大了,但在这儿考大学来说,并不算多稀奇的事情。
要知道那年,压了好几年的知青也都会选择高考回城。
最重要的事,这个时代的高考比后来的更能改变人的命运。
现在还太早了。
林宝穗心下算着,等再过四五年,她再提醒赵英兰吧。
更何况这几年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如果赵英兰选择嫁人生孩子,到时候还要顾虑家庭,未必会选择高考。
林宝穗轻轻叹声。
以后多跟赵英兰写信关注一下她的情况吧。
任行开车驶出梨花大队,“嫂子,你的鞋垫儿赵英兰给你绣,那老大的呢?”
林宝穗心说,她才不想管卫云州死活。
不过还是随口敷衍了一句,“先买吧,我这两年慢慢学。”
但她觉得希望不大,之前也不是没试过,比缝被子难多了。
任行开车,他们很快就到了火车站。
这次去东北要坐两天的火车,卫云州也拿了军官证,买下来了卧铺。
不过卫双海赶得紧,所以没有他的位置,只加了半票,林宝穗琢磨着四个床铺到时候轮流睡应该能睡下,便没让卫云州再想办法。
卧铺车厢的人比较少,不过走在人潮汹涌的火车站,林宝穗还是担心了一下,怕孩子走散。
好在这会儿人能送到站台上。
她一手拉了一个,任行跟卫云州都是单手拎着行李,另一手拽着孩子往前走。
被拽的人是二宝和卫双海。
卫双海穿过人群时,已经叹了不下十次气。
等上车才安下心来。
林宝穗也是同样,她好奇的看了看车里的情况,开始从包里翻东西。
水壶,小零食都可以先拿出来。
剩下的东西放在床铺下面。
她弯腰放好,就看到面前停了两双脚。
一人身穿高筒军靴和军绿色的裤子,另一人则是穿着黑色的女士皮靴。
林宝穗缓缓抬头,看清来人后,脑海里闪过四个大字。
冤家路窄!
她难道要跟林宝珠他们在同一个车厢里面对面待两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