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从球童开始 > 0104【职业化的波折(三)】

0104【职业化的波折(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娜谈起2002年釜山亚运会之前突然退役的原因时,就坦言教练并不懂得如何激发自己的能力。甚至教练多年来对她的打击,让她很怀疑自己是否有网球天赋,很怀疑自己的能力……

前文提到的和胡娜一起去美国的那个叫余丽桥的运动员,就是李娜的教练。

从李娜十岁时(1991年)进入湖北省队,到后来进入国家队,都是这个于教练带她。总计带了她九年。

李娜在她的那本《独自上场》一书中提到,于教练带了她九年,九年来几乎对她未曾有过一句的表扬和肯定,甚至李娜都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所有的学员,面对的几乎都是教练家长式的呵斥和恨铁不成钢的不断打击。

当然,李娜也客观指出,当时国内从省队到国家集训队的各级教练,几乎都是这个训练管理模式。

因为这些教练的师傅们,当初也是以这种方式这么训练他们的……

当然这还只是一些训练管理的方式方法问题。虽然对一个少女(少年)的成长可能会带来某些心理问题,但还不至于从根本上、从大的方面上影响到训练成果。

直接影响到训练成果的,自然是一个教练水平能力以及是否能因材施教。

但这个,无论是在省队还是国家队,显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李娜在取得一定成绩后,管理层向上级申请,为李娜专门请了一个外籍教练担当李娜的专职教练。

然而,到了队里后,这个外籍教练仍然要担负起整个训练团队的训练任务,仍然对李娜没有什么所谓的个别指导。

他也没有那个时间。

由于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要做的就是日复一日地通过重复训练提高竞技水平,留给她们进行自主思考的空间少之又少。

偏偏在极度个人化的职业网球世界,很多情况都必须要靠球员自己解决。

曾担任国家队顾问的外教,美国人马克曾在2002年联合会杯期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指出华夏球员不太会用自己的脑子打球。

马克负责整个国家网球队的训练指导工作。

和许多外教一样,他很佩服中国同行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但他更加推崇他自己的快乐教学思想。

马克说:“和华夏人的教学训练方法不一样,我希望运动员能快乐训练、快乐比赛,并敢于犯错误,在错误和快乐中成长。”

谈到当时的华夏网球和世界水平差距这个老话题时,马克非常肯定华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是非常好的。他举例说,“李娜的水平甚至可以打进WTA前25名……”

要知道当时还是2002年,李娜刚刚20岁,在国际赛场上还寂寂无名……

“但华夏球员参加的比赛还是太少了。老是重复训练根本没啥用。要每年必须保证20到30场的比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