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语
且不提赵傅赶到长沙后辛苦找寻门路的境地,就对于皇帝而言,日常也是极为辛劳的。
一百多个州了,六百县,千万人口,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由政事堂处理,其余的大事,则呈交给皇帝。
与明清不同,唐宋时,政事堂的宰相,基本属于副君的位置,若是勤政的君王,日常的奏本自然常常查看,若是偷懒的,政事堂就会自行处理,帮助皇帝减轻负担。
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大权旁落,乃至于产生权相,如天宝年间的李林甫、杨国忠等,因为宰相们不仅有建议权,还有决定权,执行权。
明清的内阁、军机处,只是建议权罢了,但权势依旧极盛,从这就可以想象唐宋时宰相的威势了。
李嘉是个勤政的皇帝,潜规则,五品以皇帝决断,五品以下政事堂自决,但李嘉却声明,五品以下的大事,如州县主官,也须有他审核。
如此一来,相权势必被压缩,而他的业务更是极多了,子乎者也,看着让人头疼。
这般,他不得不与朱元璋一般,找寻几个翰林学士,帮他朗读奏本,省却一番精力。
别说,用耳朵听与眼睛看,省力不少,每日的奏本,处理的是极快的。
而且,有的小事,琢磨不透,他就出题考究翰林们,筛选人才,算是增加夹带里的人了。
这也难怪皇帝任人唯亲,纸得来的,哪有日常见面来的印象深,平常的用人,要么是亲戚,要么是宰相们的举荐,如今他又有了新的途径得到人才,让皇帝颇为欣喜。
对于宰相们不满意的处理,他直接打回让其重做。
实在重大的,就召集宰相们商议。
“近些时日,临近年关,举子们又聚集京城,让长沙府好好处理提防,勿要发生火灾!”
听完一本奏本,李嘉睁开眼睛,直接吩咐道。
长沙城与所有的城池一样,都是由木制建筑组成,一旦起火,就连绵不断,难以扑灭,长沙还算好,开封可以说多灾多难,火灾迅猛至极,每一次就得死伤数千人。
所以一到秋后,就得防火了,这也算是古代的大城市病。
“喏!”一旁暂歇的翰林,连忙写条子,交于宦官,让其呈交给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