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
“她们偷懒惯了,一闲下来准没好话。也不想想,便是太子打了胜仗,和她们有什么关系,现在在说太子,等过一会,指不定编排到谁身上。”
楚锦瑶笑,宫嬷嬷进来听到这一句,连声赞道:“就是这个理!太子是什么人,哪能由着我们说长道短,即便多说一句都是对皇家的不尊重。”
楚锦瑶愕然:“竟然这样严重吗?”
宫嬷嬷肃着脸说道:“这是自然。”
楚锦瑶只好压下这个话题不表。从前齐泽老在她面前说太子的坏话,久而久之,连楚锦瑶都对太子很熟悉,仿佛这就是一个触手可及的人一样,并不是什么遥不可攀的储君。然而她没料到,在其他人眼,堂堂皇太子,即便从嘴里说出来都是一种冒犯。
其实这也说明,太子在民间的声望日隆,远非从前可比。
说句不好听的,便是当今圣上,恐怕也比不上。
毕竟圣上名声虽大,却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啊。
楚锦瑶由衷地替太子高兴,虽然她不知道她高兴个什么劲。可能,是因为她看对了人?战起时她对皇太子盲目信任,事实证明,她没有信错人。
太子,当得起储君这个称号,也当得起万民对他的企望。
宫嬷嬷说:“姑娘,年关渐渐近了,您今年的大衣裳也该操持起来了。姑娘你有什么想法?”
“家里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
宫嬷嬷怔了一下,应道:“好。”
其实以楚锦瑶如今的私房,她随便从西厢的箱子里扯一块布料出来,都能艳压众姐妹,独占鳌头,可是她没有,一直保持和同府姐妹一样的用度。宫嬷嬷看着很是感慨,在最爱攀比、最爱俏的年纪都能这样克制,可见楚锦瑶之谨慎稳重。然而感慨之余还有些遗憾,楚锦瑶光站在那里,便宛如百花盛放,繁花深致,这些绚烂的织金云锦、妆花缎,穿在她身上指不定多么好看。可是楚锦瑶碍于身份,一次都没有穿过。
宫嬷嬷说不出为什么可惜,就是觉得美人蒙尘,五姑娘理应不受任何限制,理应站得再高一点。
宫嬷嬷毫不意外地就想到了怀陵王府,她暗含心思地劝道:“姑娘,您若是嫌屋里烧炭闷得荒,不如去老夫人那里坐坐。老夫人屋里有暖阁,比烧炭暖和,也没有烟气。”
楚锦瑶如何不知宫嬷嬷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次她们去怀陵郡王府做客,接着传来鞑靼进犯的消息,两家人都慌了神,那里还有心思操心别的。现在,战局已定,秋天搁置起来的事情,也可以继续商量了。
比如,县主的伴读。
楚锦瑶发自内心不想去当劳什子伴读,但是她的反对除了把自己的情况弄糟,并不能改变任何事,久而久之,楚锦瑶也不再提了,但是行动上,并不热络就是。
宫嬷嬷不明白为什么五姑娘总是对选伴读一事不冷不热,别人不提,她就不会去,仿佛在消极抵抗一样……宫嬷嬷甩甩头,抛开这些没来由的想法,苦口婆心地劝道:“姑娘,你已经十四了,该为自己打算了。”